第113章(第2/7页)

都明白护送百姓脸上不能见彩,打人全往看不见的额地方打,骑马的时候还有人吸了口气骂出口。

“娘的,王八羔子们下手忒黑。”

“嘶……还特娘有人下嘴啃,怕把老子棉袄啃坏了,啃老子脖子。”

“哈哈哈……那小子不会是想跟你做契兄弟吧?”

“滚滚滚,老子只喜欢小娘子。”

……

一行人在夜色中出了军营,又摸黑到了西宁镇,到达坊口时天都没亮。

天越冷,太阳出来的越晚,远远看见坊口,也是因为坊口烧着两个大火把。

不过如今再叫坊口已经不大合适了。

从八月初西宁镇被火烧,到十月十八,两个多月时间,西宁镇像是浴火重生的凤凰,渐渐展开了自己华美的翎羽。

以聚福客栈为中心,西到西营外二十里,东到老庙山前四十里,南到西永县外六十里,北到河湟谷地一百里,比原先西宁镇整整扩出去一半的面积,起了高一米的城墙,如今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一。

其他地方还有缺口,首当其冲的北坊口已经起来了两米高的城墙,左右一人高的瞭望角楼都是青砖瓦的,只看这一面的话,都有点赶上西平郡的架势了。

所以如今改叫镇北门。

从北门进去后,是铺了碎石子和煤灰的两马车宽官道。

西北草木稀疏,尤其是挨近西蕃的西宁镇,安永郡用得起木炭,西宁镇这边和西平郡的百姓们,大都用的是大同府运过来的煤炭,煤灰不少。

石子则是原先被烧毁的旧房子直接砸碎了,废物二次利用。

在往前去,远远能看见聚福食肆和商业街,这两个地方连通的路都铺了青砖,灶台棚子还没拆,就在青砖道不远处。

往左去能看到城墙遮不住的烟雾袅袅升起,那是烧砖瓦场和制碱厂所在的地方,挨着城墙在内侧则是纺织厂和制衣厂。

当然啦,这些都是名头叫着好听,短短几个月也起不来那么大规模,苗世仁只是先把名字占下,如今最多就只是十几二十人小作坊的规模。

往右去就是将士和百姓们日也两班倒起来的西宁商业街,一块不知道从哪儿搬来的大石头立在最前,六个铁画银钩的大字,是乔瑞臣亲笔。

后面有十辆马车宽的广场已经建成,刚栽种的小白杨还没成气候,但建了花坛,等春夏暖和的时候会漂亮许多。

广场内起了两排木质长椅,不时还穿插着一些木桌在中间,如今将士和百姓们从灶台棚子或者试吃的地方领了吃食,都喜欢坐到这里来吃。

虽然冷,但是大家热热闹闹你尝尝我的,我尝尝你的,一个工分就能吃到好几样好吃的。

左右两排的铺子都已经起好,内里都装修好了。

沙发、展示柜和货架都按照各商户的要求摆放了进去,原先交银子的时候,商户们有多不乐意,这会儿就笑得多合不拢嘴。

从外头就能一眼看到里面的透明窗户,还有窗明几净的玻璃展示柜台,一排排博古架一样的展示架,配套的原木色桌椅……几乎所有东西都是他们做梦都梦不出来的样式,偏偏看着就叫人心头疏阔。

比过去货物只能随意摆放,客人们进了铺子挤不开,现在哪怕是排队,都能坐在门外的侯客椅子上等。

不怕大冬天的风吹雨打,外头窗户延伸出来木头架子,铺上厚厚几层的油纸,遮风挡雨,还不耽误晒太阳。

家里有老人孩子的都愿意在大中午时候来挤挤,闻着味儿少不得就得买几个工分的吃食,还没有外头的客人来,商户们就有那么点忙碌起来的意思了。

只剩最里面那些娱乐和休闲场所还关着门。

因为这些铺子如今都是乔家的,还没人张罗,所以不着急开张,只慢慢打磨里面的设施,等试营业结束才开启。

将士们熟门熟路将马都寄存到新起好的养殖场外头,各自去登记了,先去灶台棚子领吃食。

试吃的东西中午才开始,早餐还是包子和骨头汤。

吃完饭,一抹嘴,大家也不敢耽搁,赶紧去养殖场登记了,领驼马往西平郡去。

说起来,将士们惦记驼马不是一天两天了。

前头那些出外勤的将士惹了众怒,如今六个百夫长全带着人去巡边。

往年冬天巡边是所有将士们最头疼的。

一来天冷了西蕃贼寇甚至一些流寇特别猖獗,动不动就打个突击,杀了人抢了东西立马就跑,他们兵强马壮也不怕大岳追击。

只要不是全面打起来,西蕃人不怕,他们也深谙敌退我进,敌疲我扰,敌进我跑的不要脸政策,拿捏得准准的,叫大岳将士吃了好些亏。

可吃的赶不上人家,挨冻也没人家抗冻,将士们体格都赶不上人家,着实是没法子,只能拿命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