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第2/3页)
味儿先不说,于冒财请常沢做厨子,那就不是个讲究的,厨房天井的地都是暗褐色的,估计血水就是随地泼。
酒楼里的桌椅也都暗蒙蒙的,摸完手上全是滑腻,于家条街酒楼开了十几年,这座酒楼也腌渍入味儿了。
从张三壮口中得知于冒烟儿被撵走了,铺子被兀良哈氏拿下来,还交给苗婉打理,张家人都高兴极了,尤其是于氏和孙氏妯娌俩。
除了食肆和地里,这是又有新发财路子了?
养猪那一摊子离不开杨氏,张二壮到底是辜负了孙老火的期待,力气活儿还行,劁猪十个他抵不上一个他媳妇。
但于氏和孙氏俩人就只是忙活家里的人,给家里男人打打下手,这俩人一个是长媳心有盘算,一个是小儿媳心眼不少,算计苗婉倒不会,但心思是少不了的。
俩人往乔家跑得最勤。
“阿婉,你做的白玉龙膏是真好用,才几个月你瞧我这皮子可嫩了不少哩,你大哥都说我这是老树发新芽,哈哈哈……”
孙氏听得脸有点红,也好奇,“这真是宫里头娘娘们用过的?条街酒楼就准备卖这个吗?那咱这算是卖贡品吗?”
苗婉被逗笑了,“这是前朝时候传出来的,又不是现在的方子,就算是贡品也是老黄历啦。”
听得出孙氏话里的小心思,苗婉给了俩人准话,“大嫂和三嫂放心,等铺子收拾好开业,肯定少不得你们俩的事儿,到时候大哥和三哥抱怨找不到孩子娘,要找我算账,你们可得帮我拦着点。”
于氏和孙氏笑得见眉不见眼,“有活计你只管找咱们,他们保管不敢找你麻烦。”
现在张家不少挣钱,大都是男人们在外头辛苦,他们腰杆子是越来越硬气了,除了杨氏。
家里现在所有的猪都是杨氏照看,比起原先张家只做杀猪买卖的时候,就算收来的成猪长肉都比原先多,前几日还杀了头一百七十斤的大肥猪呢。
所以杨氏在张二壮面前腰杆子就直多了,叫于氏和孙氏看得眼热不已。
要是她们也能赚着钱,往后张大壮和张三壮要是再敢瞪眼,就踹了他们回娘家,有钱在手里捏着,往哪儿都受人欢迎。
苗婉特别鼓励她们这种想法,甚至捏着钱不顺心就踹了无用的男人这种思维,还是她不动声色一次次灌输给俩人的呢。
闻言她海豚鼓掌,“嫂嫂们威武!你们就等着我吧!”
于氏探头看了眼桌上画得乱七八糟的宣纸,笑问,“等什么?怎么不叫乔阿姆给你画啊?”
苗婉:“……”看来都知道她手残了。
苗婉苦着脸,“我想画个织布机,问题我自己也说不准这东西长什么模样,是我奶,奶娘用过,但母亲去世后她也被撵走了,那时我还太小……”
她这几天琢磨着,要做成衣,肯定不能只做毛衣毛裤,羽绒服也要做,但是羽绒服的外皮用棉布的话,很容易钻绒。
西北盛产棉花,所以很早就有了老式织布机,但织出来的棉布质地脆弱,缝隙比较大,一使劲儿就能撕破,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在棉衣上打补丁。
有些粗糙的,甚至能直接当纱布使,比后世的土布还不如,做羽绒服肯定不赶趟。
她奶奶曾经有台织布机,也是织土布的,可那时候织布技艺成熟不少,织出来的布结实又耐用,并且纹理非常细腻,厚实些的比条绒还保暖呢。
她只记得那织布机有三个钩子垂下来,看起来像小帐篷一样,能够将竖着打底的经线分成上中下三层,底下还有跟钢琴一样的脚踏板。
她小时候还帮奶奶踩过织布机,大概知道这样分三层经线打底做出来的布,会比一般土布更结实耐用。
但奶奶去世后,织布机送了人,具体里面怎么做的,她记不大清楚了。
其中的原理又需要很强的物理知识才能搞明白,对苗婉这种自认脑子也就比手稍微好一点点的选手,着实太为难她了。
说起织布机,于氏可就不困了,“我阿达会做织布机,你干脆跟阿达说怎么做,他肯定能帮你想出来。”
她也知道苗婉想做的肯定不是一般的织布机,连忙替阿达保证,“我阿达和我阿兄差不多,都是三棍子打不出屁来的,保准不会给你坏了事儿。”
苗婉:“……”虽然但是,她也得想起都有啥构造才知道怎么跟于阿达说,否则瞎指挥一通,就是浪费木材。
实在想不出来,苗婉也不为难自己,先扔在一旁。
问题,只要抛在脑后,那就不叫问题。
实则需要她发愁的事儿不少,想要挣钱,没那么容易。
林大志带着人将条街酒楼里除了楼梯以外的东西都拆干净了,重新刷墙铺砖,里里外外都要打扫一遍。
苗婉先问了公爹,“既然定北将军已经见过您和相公,现在您能去条街酒楼坐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