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平川棉纺厂前面挂的是“平川”的名号, 就说明是官办工厂,从筹备到运营都分给了工部负责,钟离东曦作为户部代理尚书, 为了避嫌,从始至终都没有参与。

因此, 直到这时候才看出问题。

至于工部的大佬们为什么没提出来, 归根到底是因为,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事件,他们对楚溪客盲目信任,觉得平川王殿下这样做一定有他的道理, 结果就是……

楚溪客这次失误了。

他一心想着把棉纺厂做大做强,却忽略了这个时代的消费结构。

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财富掌握在极少的一批人手里, 这些人更愿意花高价购买更加珍贵的丝绸或绣品,而不会瞧上平平无奇的棉布。

就算一开始因为新奇买上一些, 等到发现棉布远远没有丝绸带来的“高奢”效应之后,很快就会果断收手。

至于普通阶层的平民, 更倾向于保守消费,他们更愿意把钱用来购买粮食、土地或房屋, 而不是花上数倍于麻布的钱去买棉布。

那么,棉布不能像麻布一样便宜卖吗?

问题就出在这里。

楚溪客投入的成本太大了, 根本没办法降低棉布的价钱。就算他不做布匹, 改成棉被或棉衣,道理也是一样的。

贵族阶层更愿意选择彰显身份的丝绵或裘皮,而普通民众抓一把柳絮或木棉就能过冬,棉衣棉被夹在中间, 还是高不成低不就。

这件事, 对楚溪客来说就是个教训。

倘若他可以再谨慎些, 多征求一下姜纾和钟离东曦的意见,而不是仗着国库有钱了就一掷千金,也就不会有此刻的窘境了。

这个教训着实有点大了。

因为,棉纺厂关系到的不是他一个人的得失成败,而是府库第四季度的进项,是棉纺厂几百名员工的收入,甚至还有整个平川城第一产业要走的路线。

如果棉纺厂不能赚钱,平川城大力发展棉花种植的计划将成为一个笑话。

楚溪客前所未有的沮丧。

钟离东曦并非提出问题之后就坐视不理了,他没有空口白牙地安慰楚溪客,而是不动声色地想办法。

富人阶层喜欢丝绸,无非就是看中丝绸带来的“品牌溢价”,倘若棉布制品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就不愁卖出高价了。

循着这个思路,钟离东曦找来大批民间染工,试图把普通的白棉布染成各种好看的颜色。

他还想到了扎染手艺,并亲自带着匠人们尝试不同的方法,力求把棉布做得更加贵气,甚至能达到丝绸的水准。

这天,第一批扎染布料做成,钟离东曦叫着楚溪客一起去查验成果。

楚溪客其实兴致不高,但为了不让钟离东曦担心,他还是装作充满期待的样子跟着去了。

金秋时节,天朗气清,一条条五颜六色的布料挂在晾衣绳上,穿梭其中,仿佛进入了一个色彩斑斓的迷宫。

清风拂过,轻盈的布带飘飘荡荡,有的刚好挂在胳膊上,仿佛自己一下子成了衣袂飘飘、宽袍广袖的神仙。

楚溪客站在艳阳下,看着钟离东曦拿着一卷漂亮的布匹,穿过层层叠叠的布带大步走来。

兴许是扎染的效果不错吧,钟离东曦难得露出张扬的笑意,远远看去,他就像穿着一件花花绿绿的衣裳,自信而笃定地走在T台上……

“叮”的一声,楚溪客头顶的小灯泡亮了起来。

***

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民间称为“秋社日”,是用来庆祝丰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

去年的秋社日,平川城一穷二白,没啥可庆祝的,楚溪客也就没带头搞活动。

今年不同了,占城稻栽培成功,甚至自然杂交出更适应当地环境的品种;棉花意外的高产,别管楚溪客个人面临怎样的困境,至少在百姓看来,棉纺厂建起来了,大伙就有了更多收入来源;北瓜、茄子、麻山药试验田亦是欣欣向荣,怎么看都应该好好庆祝一下。

更何况,楚溪客还有自己的小心思。

他特意给六部官员及家眷发了请帖,并强调一定要携家眷到场,嘴上说着是为了“团团圆圆,求个好兆头”,实际是为了让他的“家眷”闪亮登场。

祭奠开始,长长的供桌上摆放着五牲、五谷和丰盛的瓜果蔬菜、美酒和糕点。

社糕要一圈圈摆放,还要一层层摞起来,叠得高高的;花饽饽放了满满一盆,用瓜果汁液涂成了花花绿绿的颜色,好看又喜庆。

最显眼的还是那个别具一格的“姜饼屋”,是楚溪客亲自指挥着伙夫们做的,一块块姜饼竟拼出了平川城的模样!让人一眼看去,还以为自己正站在城墙上,俯瞰整个城池呢!

官员这边由楚溪客带头,上香,敬酒,拜神;家眷那边本来应该是钟离东曦带着,只是时辰快到了,钟离东曦却迟迟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