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文哥儿这社结得王华都不知道怎么说好。

要是明着插手吧,又显得大题小做,江南哪个年轻人不结社玩耍的?

可要是不插手,每次听到文哥儿回来念叨他们新社又壮大了不少王华都眼皮直跳。

就文哥儿这交朋友的速度估摸着要不了几年新社成员就能遍布大江南北。

到时候文哥儿出点什么事牵涉面可就广了。

要知道北宋时期范仲淹搞庆历新政,有人抨击他结党营私欧阳修跳出来写了篇《朋党论》表示“小人才结党我们都是君子算什么结党”“如果非说我们结党,那我们就是君子党”!

欧阳修还在文中对皇帝谆谆教诲,说是你作为君主的应该把小人的朋党统统踢出去,换上我们君子的朋党这样天下自然就大治了(“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结果怎么样来着结果就是范仲淹的人差不多全部被踢走了欧阳修也被派去建设滁州山区(证据是他曾修个亭子感慨“环滁皆山也”)。

所以说甭管你是小人还是君子结了党最好别嚷嚷得太响亮。

像李东阳这样朋友满天下的也没见他专门结个社啊!

不都是私底下通通书信,交换交换消息、置换置换资源平日里见了面也就吃个饭谈谈书画诗文看起来十分光明磊落。

王华正暗中为儿子的朋党问题烦恼着这日讲经筵结束后就听朱祐樘对他们说:“听闻大兴隆寺最近好生热闹正好明儿休沐不用上朝,不如我们一道去看看。”

皇帝想趁着假期微服出行在京师走动走动也不是什么大事,只不过王华这个当爹的听到“大兴隆寺”眉头就突突直跳。

那不是新社聚会的地方吗?!

他们陛下口中的“好生热闹”,难道指的就是新社的聚会?

王华一时不知该怎么搭腔好,李东阳却是从容自若地笑问:“陛下也听说了文哥儿那小子结社的事了?”

朱祐樘点头说道:“太子一直在我耳边念叨,说是他想去大兴隆寺一趟,我就想着微服带他过去看看。到时候我们悄悄过去就好,不必惊动太多人。”

李东阳喏然应下,与王华等人一起退了出去。

一路上两人都只是聊着到时候该怎么安排,直至走出宫门老远,李东阳才对王华说道:“你不必太担心,文哥儿才八岁,多交些朋友算不得什么大事。”

没听他们陛下说了,太子都加入了文哥儿那个新社。有太子坐镇其中,谁还能说什么?

至于他们陛下会不会忌惮太子……太子才五岁,过了年也才六岁!陛下用得着这么早就开始忌惮吗?

以后的事,以后再算。

左右按照皇明祖制也很难发生什么皇位纷争。

李东阳就觉得眼下这势头挺好。

哪怕将来他们这些当长辈的人走茶凉了,太子那边兴许还有文哥儿做保障。

到时候就算他们家儿孙再不争气,有人拉拔一下日子总归会舒坦些!

何况文哥儿这个年纪,做什么都不容易惹人非议。

王华要是去点破了反而不好。

王华入官场这么多年都待在翰林院熬资历,到底还是历练少了,所以刚才才险些在御前失态。

哪怕有李东阳劝说,王华还是有些忧心忡忡,回到家后就跟文哥儿说起明儿朱祐樘会带太子去大兴隆寺的事。

文哥儿:?????

朱厚照这小子还真是贼心不死。

这小子宣布自己也要加入新社后就一直想来玩,每次都被他忽悠住了。结果现在居然搞曲线救国,还把朱祐樘这尊大佛都给拉来了!

这科举上的内容,朱厚照也听不懂啊!

文哥儿很有他老师李东阳的从容,满脸无所谓地说道:“他们要来便来,我们和平常一样就好。”

他只是和小伙伴们交流一下本周学习进展而已,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小时候他们不就在老丘家聚众读书吗?

现在不过是人更多了,老丘家挤不下了,才换到大兴隆寺而已。

瞧把他爹愁得,越发像他祖父了!

王华瞧见文哥儿那副没心没肺的模样,一时也不知该说什么好。

想想这小子从小便出入皇宫,见到朱祐樘的次数不少,见到太子朱厚照的次数更是数都数不清,要说多紧张肯定是不可能的。

王华道:“陛下这次是微服出行,你先不要与别人提起,要不然出了什么事我们都担待不起。”

文哥儿连连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大领导下来视察是个绝佳机会,正好可以看看大伙的反应,锻炼锻炼他们的应变能力!

连大领导的威压都能扛住,进考场还会紧张吗?

而且这时代可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面圣的,说不准他们激动之下春闱能超常发挥!

别说来的是一国之君了,就说你是一个正勤勤恳恳埋头学习的普通学生,市长突然过来看你,甚至还亲切友好地跟你聊了几句,勉励你好好读书争取考个好成绩,你能不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