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第3/5页)

大雪还在纷纷扬扬地下,樊长玉缓缓吐出一口浊气。

她把那只鞋子扔到河边,是为了让山匪往回追时,误以为她从河里逃了。

她自己往松林深处走去,雪天是最不利躲藏的,走过的地方都会在雪地里留下脚印,好在这是晚上,不打着火把看,轻易发现不了这些足迹。

饶是如此,樊长玉还是折了一根松枝,把雪地上的脚印都扫平。

这会儿雪大,她把足迹扫平了,那些痕迹很快就能叫飞雪盖下去。

处理完进林子的那段脚印后,樊长玉才弃了松枝,靠着天上的北斗星辨别方向往前走。

她一只脚没了鞋,只套着毛毡袜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雪地里走,毛毡袜很快叫雪水浸湿,刺骨的寒意从脚心传来,整条腿都快被冻得没知觉,让她嘴唇发白,止不住地哆嗦。

但樊长玉却一刻也不敢停。

长宁还在等她。

-

一队斥侯行至清平县地界,远远地瞧见整个县城火光滔天,皆是一惊。

训练有素的斥侯兵下了马,正欲刺探敌情,就见崎岖小道上,有十几名老弱妇孺互相搀扶着往这边走来……

……

卢城。

天明时分,一骑流星马便驶向了燕州大营。

“整个清平县都被屠了?”

中军帐内,公孙鄞一向温雅平和的脸上难得出现了严峻之色。

连夜赶回来报信的斥候低下了头:“我等奉先生之命前去清平县时,那已是座死城了,去查探缘由时,才意外碰上有几户活着的人家。”

公孙鄞忙问:“他们现安置在何处?”

斥侯答:“属下先行回来复命,余下人马护着那十几个活口去了蓟州府。”

公孙鄞负手在帐内走了一圈,问:“那姓樊的屠户女可在其中?”

斥侯道:“并未,不过她幼妹在。那活下来的十几人说,是那名屠户女将她们藏在了家中的地窖里,托付她们帮忙照顾她幼妹。山匪发现地窖里藏了人后,那屠户女不知用的何法子引走了山匪,那些人出来后,并未找到那屠户女的尸首,想来是叫山匪带回了山寨。”

公孙鄞没见过樊长玉,但此刻听属下说,樊长玉为了保护那些人叫山匪抓走,旁的不说,单是这份气魄和大义便不输男儿。

他挥退了斥侯,又换来亲兵:“侯爷现在何处?”

亲卫抱拳道:“侯爷一早便巡视河谷地形去了。”

公孙鄞当然知道谢征为何会突然去巡视河谷,锦州和徽州的粮道指望着崇州,但蓟州还有一条水路可运粮,只是入冬以来江河水位下降,才无法航运,等到开春后,这条航道便能重新启用。

若是蓟州也失,他们当真就被长信王掐住了七寸。

要守住蓟州,卢城这道屏障便不可失。

他和谢征商议过,应对长信王这五万大军最有效的法子,莫过于借助开春后的那场春洪。

公孙鄞道:“即刻派人去寻侯爷!”

他话音方落,帐外便有亲兵唤了一声:“侯爷。”

公孙鄞正焦头烂额,闻声忙快步迎了出去。

天光破晓,帐外走来的人一身玄色戎甲,肩吞和披风上沾着细雪和晨霜,眉眼冷厉,俊美无俦的脸上也带着霜雪的寒意,叫人不敢逼视。

公孙鄞见了他便开门见山道:“清平县像是被人寻仇了,整个县城都被屠了。”

谢征解下披风的动作一顿,“何时的事?”

公孙鄞道:“斥侯刚送回来的消息,说是山匪的手笔,临安镇上那姓樊的屠户女,也叫山匪抓了去。我琢磨着不太对劲儿,长信王世子迄今没寻到踪迹,这会不会是他的报复?”

谢征提了剑架上的一柄佩剑就往外走:“备马,点一百轻骑随我去清平县!”

-

一直到天明,樊长玉才走到了大路上,山匪早就被她甩得无影无踪。

她赤着一只脚在雪地里走了半晚上,此刻精疲力尽,不知是不是感染了风寒的缘故,头也一阵阵地发疼。

樊长玉在心底把随元青问候了千百遍,心道下次再见非取他狗命不可。

蓟州府在清平县以南,赵大娘她们离开清平县后,肯定会去蓟州府报官,她也往蓟州府去,总能遇上赵大娘她们的。

听见远处传来车辘声,樊长玉心知山匪劫道要么是一群人埋伏蹲点,要么是骑马,不可能只有一辆马车,便也没规避。

待那马车驶来时,她瞥了一眼,发现那马车看着虽不华丽,但车轮比一般马车似乎都大上一圈,行驶在雪地里很是平稳,车辕瞧着也结实,用的篷布是樊长玉没见过的厚实料子。

樊长玉猜测这应该是什么大户人家才有的马车,只看了一眼,就垂首继续走自己的路。

那车夫看见樊长玉一只脚没穿鞋,倒是同车内人道了句:“那小娘子当真是不畏寒,大雪天的竟然不穿鞋在路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