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第2/2页)
“且等一等吧,”他们这样安慰村民,“等曹公和刘公打完这场仗,咱们就知道该求哪一位贵人替诸位裁夺此事了!”
这回答听在任何一个靠田地吃饭的农民耳朵里,都像笑话一样。
“我们可以等,农时也可以等吗!”
“况且他们到底什么时候打完这仗?他们这半载不是都在屯兵吗?谁个打起来了!”
亭长牙疼极了,“大胆!我就没见过不怕打仗的人!”
不久之后,他每每想起自己说过的这句话,都忍不住顿足。
世上哪有那么一语成谶的事啊!这两群农人不仅不怕打仗,而且真的打起来了啊!
……从官府调解失败后,两个村子的争端就升级了。
先是下徐村的农人趁着夜毁了上徐村的水渠,甚至还毁掉了一部分的田,而后上徐村第二天发现时,立刻就找人一边抢修,一边干脆将水渠挖宽,把整条河流都挖了过来。
两边的农人白天要下田除草干活,晚上还要点起火把,守在田里防止邻村毁田,他们彼此已视对方为仇寇,住的却还这样近,一条土路上来来往往。
于是当两边的人在村外的土路上相遇,不知道是哪一方先动起手,总之是将对面打了个鼻青脸肿,而后就变成了两个村子之间的械斗。
他们虽然只是农人,不曾接受过军营里的操练,却都是经历过贼寇山盗的,论起排兵布阵虽然比不过那位不下雨的小陆将军,竟还比名满天下的张孟卓老练些,就这么各自拿了长杆短棍,锄头铁锹,妇人在后,男子在前,壮汉居中,簇拥着老村长,轰轰烈烈地开始了两个村子之间的战斗。
第一天上徐胜,第二天下徐胜,第三天也是下徐胜,第四天老村长便寻了自己在另一个村的表兄弟们,拉来了百十来个人,一起抵抗西凉狗贼。
这场战争刚开始被曹刘的斥候们都当成了笑话,路过时都要让马儿停一脚,看看那些打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的田舍翁。
但没过多久,这些骑兵就笑不出来了。
这场战争从两个村子发展成几个村子,又继续发展成了附近十几个村子之间的大乱斗,他们互相刨开对方的祖坟,并且将长杆的一头削尖,于是死伤者越来越多,场面也越来越血腥。
这场村斗对于后来听闻的士人们而言都不可思议极了,天确实旱,但怎么会有因为水源而爆发的战争呢?怎么会有人甘愿为了一条河去死呢?
但曹刘双方的注意力渐渐被吸引过来了。
他们想要阻止这场几千人之间的争斗,但又都怕踏入对方的陷阱之中。
那些小吏、里长、还有村中的老人,他们都听谁的话,是谁的人?
会不会是用这场械斗来掩盖一些军事行动?
当刘备派出了一些兵卒,想要制止这场争斗时,行军的痕迹被远处的宛城游骑见到,更是坐实了这个猜测。
“刘备屯兵于南阳,究竟是作态,还是真要打宛城?”
这个问题被曹操和谋士们反复地琢磨研究,直至他们听闻刘备假借阻止械斗的名义准备偷袭宛城,于是问题得到了答案。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不本来也是老刘家的祖传手艺吗?!
“若失宛城,兖州危矣!”
曹操在反复确认北边有袁本初的兵马屯于东郡后,终于拍板决定了:增兵!
南阳这个大郡不能失,若有失,兖州就彻底被刘备从豫、徐、青三面包围了,既然夏侯惇已将天子身边的兵马都撤走,吕布部下也有反心,御驾又需要数月才能到达鄄城,那么曹操可以下定决心将自己的主力全部调集到宛城来,打赢这场宛城保卫战!
曹操行事谨慎,抽调兵力也神不知鬼不觉,原本是可以瞒住所有人的,但他必不会瞒夏侯惇,毕竟其中有几道调令还需要夏侯惇这边配合。
通常情况下来说,一个人谨慎些总是好事,比如曹操就是一个非常警觉,非常谨慎的人。
夏侯惇虽然没有主公的精明,但他悄悄抽调走天子身边这些兵马时,也是很小心的。
他甚至特地找来问了魏续一句:
“吕布近日可有异动?是否警觉?”
就像曹刘想不到上徐村与下徐村的械斗并不源于阴谋,而只源于一个老头儿挖水渠的决定,夏侯惇也想不到,自己一句话,就能引发这样大的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