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第2/3页)

上半夜过去了,一切都很平静。回到县府里,喝了一杯热水,又啃了半块饼子,然后跟换班的同事一起开始下半宿的巡夜。

“要我说马六死就死了,”同事嘀咕道,“可惜了那小寡妇,也不知下落如何。”

“……这话我上半夜就听过了。”

“正常,全城的男人都这么说。”

“…………………………”

在城里绕了两圈,大概走了一个多小时,同事仍然在嘀嘀咕咕那点破事。

“你都不知道,那小寡妇的腰,嗨——”

靠近东城门处火光渐亮,脚步声也渐渐响起,两个人不约而同的住了嘴。

自从来到这个时代之后,她对别的可能没太多概念,城门落闸时间她是记得很清楚的。酉时城门便要关闭,之后若是再想进城,除非等到第二天,否则黑灯瞎火谁也看不清城下是敌是友,城门是断然不能开的。

据说关羽张飞驻守在城外,难道是这俩人摸黑跑进来吃麻花了?

同事手中是有火把的,断然不能向前,因而留他藏进角落中,她自己悄悄摸向前几步……

她没见过张飞,但显而易见,那个黑布裹头,脸上数道伤疤的男人一点也不像张飞。

那些跟随他进城的士兵也不像刘备的人,他们衣衫褴褛,神情凶狠,与其说像正规军,不如更像流寇。

但两旁的守城士兵就那样视若无睹地放他们进来了!

“你去县府报信,”她溜回了另一个更夫那里,“就说有贼入城,要紧!”

这样大的事件在平原城里是不常见的,甚至可以说是百年不遇的,因此更夫吓得连连点头,抬腿刚迈出去一步,才想起来一个重要问题。

“……那你呢?”

她转过头,火光笼在她那张淡漠的脸上。

“我去看看,”她说,“顺带提醒他们,小心火烛。”

阴谋发生之前通常会有一点预兆,刘备原本是个十分警醒,从来不错过细微之处的人。

尽管所有人都企图说服他,平原周围已不存流寇,但他心中总不能放心,他会在市廛处时时打听粮食的价格,会留心城外各处村庄人口往来,会尽力将城中大小诸事记在心中。

他虽然在治理城池上尚算生疏,但已经是个不折不扣的老革,因此对军中事宜十分在行,一匹马平时吃多少草,一个士兵平时吃多少粮,到了战时,这些粮草消耗又会增加多少,他都颇为熟稔。

因此他这些日子已经算出来平原附近除了他的兵马外,还藏了一支两千余人的军队,并且其中骑兵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是一支流寇,行军速度必然快不起来,他将兵营驻扎城外,一是为了剿灭山贼流寇,二也是存了不愿扰民的心思。

但他的确是没有想到,这支流寇自城东四十里处的扁担沟而出,一夜间走了二十里路,藏进了刘平的别院中,再在今夜悄悄地又行二十里路,来到了平原城下。

但此时他还来不及为这个消息而忧心,因为更加紧迫的是,另外还有一支百余人的队伍,明火执仗地向着县府而来!

刘备,无名小卒尔!侥幸得了一个平原令,也不过是因为他与公孙瓒交好的缘故,纵使手下有关羽张飞赵云这样的猛将,现下既全部派出,留他自己在县府内,又有何能为?!

夜里人人都打了火把,哪怕只有一百余人的队伍,在黑夜中一条长龙跑过来也自然有种火光冲天的气势,这股气势给了刘平极大的安慰。

他不能只等李羝的兵马,虽说刘备兵营驻于城西,而黑山军自城东而入,但只要火光一起,关羽张飞必然警醒,立刻便要进城!

平原城西门是刘备自己兵马看守,李羝入城,第一件事不是来杀刘备,而是去西城门处将兵卒杀尽,换了自己亲信守城,方能将刘备的兵马关在城外!因而他总得先靠着自己这些私兵攻下县府,将这位很不得他喜爱的令长除掉才行。

正门虽严丝合缝地紧关着,但县府这么大,只要架起长梯,翻了墙进去,他们就有的是办法——

一片火光与喧嚣中,人影便显得有些混乱。

不断有人爬上墙,不断有人被长杆捅下去,但也不断有人爬进去,于是就不断有惨叫声传出来。

刘平擦了擦汗,一时志得意满,一时又心急如焚,但他最终想到了一个主意。

“扶我上房!”他指了指身后那栋宅邸,“我要看看那老革是否已授首!”

在刘平这里,刘备不称武人而称“老革”,这自然是种蔑称,但他很少认真去想,刘备出身卑微,又在军队里摸爬滚打许久,身手到底如何。

他奋力爬上房顶,心急如焚地望向县府内那一片混战时,院中的黑衣男子正将长剑从赵五腹中抽出,又闪身避开了后面的偷袭,反手一剑,再一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