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3/4页)

说起来多亏了谢揽,他有胆量来玄影司堵门,才能进行的这样顺利,真不愧是日后权倾朝野的大人物。

“谢司直?”冯嘉幼去寻找谢揽的身影,想向他道声谢,才发现他已经走远了。

一名衙役来到冯嘉幼身边,犯了难,不知该怎样将她“押走”。

冯嘉幼自己拿主意,坐上隋瑛那辆马车,珊瑚陪着一起。

稍作检查,隋瑛依然昏沉沉,隋思源瞧着就快醒了。

起初她觉得将隋思源砸的够狠,大概能抵了他的血光之灾。

刚才临时决定,还是送他进大理寺牢房里先蹲着吧。

马车脚程快,快要追上谢揽的时候,放缓了一些速度。

冯嘉幼听见谢揽说:“你们先回衙门,我还有其他事情做。”

赶车的衙役:“是。”

冯嘉幼忍耐不住掀开车帘子,想近距离瞧瞧谢揽,与刚才的心情不同,纯属好奇,想看看这位未来的当朝一品,此时的模样。

谢揽正侧身让路,惊鸿一瞥间,冯嘉幼只来得及欣赏他一双清亮的眼睛。

或许是才刚度过一劫,心中喜悦,随着雨丝将两人越拉越远,她俏皮地向后探身,笑容似春日里扑蝶的少女:“谢司直,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呀。”

谢揽的视线追着她,陷入迷惑之中。

……

再说裴砚昭迈入仪门,立刻派人前往架格库,询问“谢揽”相关。

玄影司的架格库,是太祖开国时特别设立的秘密库房,专属于历代帝王。

其内不仅存放着全国重大案件的卷宗,还封存着各种不传于世的隐秘。

玄影司这个衙门,正是围绕着架格库逐渐建立起来的。

从幕后一步步走到台前,发展至今,已是权势滔天,架格库也逐渐膨胀,其中不断更新的大小官员的档案,比吏部还更详细。

这便是举国上下的官员们谈论起玄影司,人人色变的一个重要原因。

架格库书吏得令,查阅过罢匆匆赶来:“这个谢揽,籍贯是西蜀保宁府,出身军户,祖上曾在蜀王府做过护卫统领,因此有些武术根基。十六岁中举人,名列前茅,赴京赶考的路上,遇到一名匪徒抢掠他人,谢揽仗义出手,结果……”

右手腕筋骨受伤,提笔写字无碍,但想写好字是不可能了,科举无望。

“前年,他第二次赴京赶考,遇到两拨商贩互殴,再次仗义出手……”

右手新伤加旧伤,想恢复至少五六年。

万幸的是,在本朝举人也有做官的资格,只不过要等,等几年十几年也是有的,且通常被派去边远贫瘠之地任职。

“谢揽运气好,被崔少卿看中,直接补缺进入大理寺。”

裴砚昭皱起眉头,原本他觉得这谢揽胆识过人,在他的气场下,从头至尾面不改色,或许是位深藏不露的高手。

倒是高看他了,分明是个二愣子。

裴砚昭冷凝的脸色刚要缓和,想起冯嘉幼看谢揽的眼神:“他以前来没来过京城?”

“应该没有,西蜀距离京城路途遥远,而他在京城并无任何关系。”

“他的家族与冯阁老可有渊源?”

“冯阁老出身江南大族,而谢家只是西蜀普通军户,似乎牵扯不上。”

“知道了,下去吧。”裴砚昭想了想,又喊住他,“等等,去做件事。”

*

载着“案犯”的马车比谢揽先抵达大理寺,陈寺正负责接待,亲自将几人送去特别准备的牢房。

三人伤的伤,病的病,便没走流程问案,先请大夫。

大夫也是现成的,陈寺正今晚出门摔的鼻青脸肿,早将大夫请了来。

安顿妥,他前往正院等待谢揽。

等了一刻钟,才瞧见谢揽回来。

陈寺正喝道:“命你押送案犯回衙门,你跑哪儿去了!”

谢揽连忙上前:“是这样的,卑职走半路忽然想起来,冯嘉幼那封认罪书还在裴千户手里,回去拿了。”

陈寺正瞪大双眼:“你、你还敢回去?”

谢揽气恼:“他们竟不给卑职开门。”

陈寺正颤抖着手指,“你你你”了好半天:“谢揽!我正要问你,是谁让你去玄影司堵门的?还敢当着裴千户报我的官名!你区区一个举人,这辈子升迁无望,就乱来,想害我也同你一样吗?”

谢揽大呼冤枉:“您这说的哪里话,卑职只是想不通,咱们和玄影司仅仅相隔两个街口,干嘛舍近求远,非要跑去城南拦截?”

“你……!”

谢揽打了个喷嚏:“您若还有训示,能不能等卑职先回房将这身官服换下来?”

他手中雨伞老旧破损,漏雨严重,官服湿透了。

陈寺正心里骂一声“穷鬼”:“不必换了,眼下这案子到了咱们手里,多少双眼睛盯着,上面虽未指示,依照惯例,你应先带队前往廖侍郎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