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遗书

三年未见的谢淮让林棠有一瞬恍惚。

从十四岁到十七岁, 在军营中三年,他似乎彻底换了一个人,成了真正历经沙场的将军,又似乎除了眉眼间的神情和线条更坚毅外毫无改变, 还是当年那个缠着她想打败她的少年。

战争还在继续, 林棠没有过多纠结于谢淮的变化。

她令杨树查验了谢淮的身份,命他上马带路:“各处情形如何?”

谢淮也并不多言, 直接对林棠讲起了目今大周和渤海前线的局势。

平东军三月初奉皇上密旨对渤海国开战, 初战大捷, 顺利破第一城后又连破数城。

可这五六年来, 不是只有大周在做开战的准备。

渤海立国百年余, 自是不乏人才。在第一城猝不及防被破后,余下数城的渤海军队只会做有限的抵抗,待城内城外百姓和粮草兵器辎重财物转移完毕, 便弃城撤退, 只给平东军留下了数座空城。

“渤海国共六郡一百二十八县, 平东军已攻下大川郡中的七县。”谢淮请林棠下马, 将她引入议事厅中, 匆匆来往和站岗的将士们看到林棠, 视线都不禁在她身上停留,“只要攻下大川郡,便能深入渤海内地了。”

“末将谢淮攻下李成县,归来复命。”林棠与厅内平东大将军和诸高阶将领见毕,谢淮方行礼复命。

谢淮正要汇报战况,林棠从身后甄英莲手上接过一个锦匣打开, 捧出一卷圣旨。

“白如易、谢淮、李茂存、耿仁……接旨。”

平东军攻下七城, 自然有许多将士立功得升。渤海被攻破的第一城便是谢淮率先率部破的城门, 在林棠携旨到来前,他已经实际领了正三品指挥使之职,只待一个正式的任命。

宣旨毕,林棠将圣旨和相应文书交给平东大将军谷浩。

身为二品督军,林棠的品阶不如平东大将军,实际地位却与其不相上下。她又有清宁公的爵位,谷大将军便请她上主座。林棠推辞,只在他下首就座,示意众人不必在意她,且听谢淮汇报战况。

李成县是渤海在大川郡以南的最后一县,攻下此县,渤海重镇大川郡便已全然暴露在了平东军的锋芒下。

但大川郡郡如其名,郡周多崇山峻岭大川大山。从大周辽源省进入渤海有三条路可选,其一是走正北方向的云川岭,其二是走正东方向的大沼泽。云川岭极其险峻,盛夏山顶仍有积雪,在冬日会被大雪封山。而黑泽本身在冬日没有那么危险,其附近却多能藏满敌军的密林,大军行进时易被埋伏,也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而走唯一的一条官路,恰恰必要经过大川郡。

谷浩令几支军队转往李成县,又亲自到李成县坐镇。林棠身为督军,自要随行监督。

对大川郡的第一次试探性进攻很快开始了。

平东军作为大周东北方向专门针对渤海的大军,平时编制为十五至二十万人,这几年因筹备战事,平东军募兵训兵,战前又从各地抽调军队,此时共已有六十万人之众,其中三十万余是可以上前线的精兵,另外二十余万则是预备役并负责后勤杂事。

一般正四品指挥佥事麾下至少会有两千四百员士兵,正三品指挥使则至少可指挥六千余人的军队。此乃战时,军队扩充,每位将军手下的士兵也有增加。现今谢淮麾下便有两万余精兵,都是至少上过几次战场,经过血与火的好汉。

但军队之中也有明争暗斗、倾轧算计。攻打一国这样的大战既有风险,也是难得的机遇,人人都想凭功封妻荫子,享一世荣华。谷大将军年近六十,乃当年东平郡王的旧部,既有几分真本事,也深知平衡之道。谢淮确是有大才之年轻将领,从军三年便升至正三品指挥使,桩桩件件功劳都是实打实的。可他毕竟出身豪门贵胄,乃是皇后娘娘家中亲侄,若只令他一人立功,便是拦了别人的路,也不利于军队人心管理。大川郡城外地形险要,不能直接攻城,最好先用火·炮破坏墙体,而会用清宁炮的炮手在每位指挥使手下都有不少。因此本次他并不用谢淮,而是用了别人。

谢淮自会认字起便和长辈学习朝堂政事,后又随林棠亲至宁西军中学习三载,又如何不知人心平衡之理。谷浩不用他,他并不在意,安抚了不平的下属们,又给亲信将领交了底。

他们不会闲太久。现今是五月,最多再过一个多月,不到七月,谷浩一定会用他。

渤海国山川地图有大半都是谢淮亲手画出来的,在平东军中,他是对大川郡附近地形甚至整个渤海地形都最熟悉的人。他曾混入大川郡城中,甚至混到了大川郡修建城墙的劳役里,知道渤海国这几年对大川郡城墙下了多少工夫——几乎是尽全国之力——去修整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