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3 章(第5/6页)

人们都在讨论着,哪个酒家住了哪里来的大才子,谁谁谁肯定能高中三甲等等。

读书人也三三两两的作伴交友,有惺惺相惜者,也有将所有人当成竞争者。

反正,长安的气氛被推高到了极点。

说是极点也不对,真正让气氛达到极点的是,一群穿着白衣,背着书箱,手里抱着半人高的试卷的学生走进了长安城。

外地的读书人就发现了十分奇怪的一幕,长安的百姓突然就变得热情了起来,还有上前嘘寒问暖的,但看样子,他们明明就不认识啊,这是怎么回事?不由得面面相觑。

这些白衣学生到底是什么人?

看着学生们手中抱着的试卷,“这该不会是他们的书吧?没有钱的穷学生自己抄的书?”

“但看他们的长相和衣服也不像寒门学子啊。”

学生们听着周围的议论,也只是一笑,然后就往家里赶,他们现在身上这么多东西,沉死了,先放下在说。

有不明就里的外地学生还在道,“现在才赶来长安,住的地方都没有了,对科举也太不上心了吧。”

“是啊,我们都是提前至少半月赶到长安,听说有的人提前一个月就到了,他们对待科举的态度也太不端正了,也不知道是哪个学院的学生。”

有长安的百姓听不下去了,说了一句,“他们就是本地的学生,哪还用得着去找什么住处,你们还是担心好你们自己吧。”

外地学生一愣,“不对啊,长安的几个学院的学生,哪怕国子监和弘文馆的我们都见过,没见过这样的。”

“说了你们还不信,他们就是我们大唐第一学院,徐家子的大唐理工学院的学生。”

不管别人怎么说,反正在长安百姓心中,徐家子的大唐理工学院就是大唐第一学院,有哪个学院的读书人,像徐家子学院的学生,那么不辞辛苦的帮助过他们的?

“大唐第一学院?”这时,突然一个声音响起,“我白鹿书院都不敢称第一,它一个才建一年的学院就敢这么自大?更何况,如此称呼,将国子监和弘文馆置于何地?”

走来的正是一群读书人,手拿纸扇,好不潇洒。

外地读书人一愣,然后有些惊讶地看了一眼那些已经走远的白衣学生,他们就是如今名声鹊起的大唐理工学院的学生?听说河南道那边的人都称呼他们为仙宫弟子。

当真是好大的口气,明明都是一样的读书人而已。

众人议论了起来,“大唐理工学院的学生也要参加今年的科举?他们行吗?他们学院不过才建立一年。”

“怎么不行?人家不是都自称大唐第一学院了。”

“呵呵,科举放榜之日就是他们学院现形之时。”

讨论声此起彼伏,并且向整个长安传播。

徐长生估计都没有想到,他的学院已经被人拿在火上烤了。

长安的百姓也是好意,只是没有想到这些读书人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开始借题发挥了。

大班的学生们回到家,家里当然是一番迎接,是否鱼跃龙门,就看此举了。

只是,家长们发现,学生们好像不是特别的激动特别的紧张,这可是三年一次的科举啊。

不由得问道,“娃啊,你不紧张吗?”

学生头都没有抬,“院长说了,科举不就是一场考试而已。”

指了指半人高的试卷,“我们天天都像在经历科举一样,天天考天天考,还紧张个啥?”

家长有点懵,不是,这啥情况?别人家紧张得跟啥是的,就像隔壁家,怕影响家里学生科举考试,凡是家里能出声的家禽都给宰了,说是要保持绝对安静的环境,他本来也准备这样做,但怎么感觉就他瞎忙活一样?

功勋家的情况也差不多,看着自家孩子回来后不紧不慢的样子,他们都急,儿这是咋了啊,马上就要科举考试了啊,怎么感觉还和平时一模一样的态度?

学生看着比他们还紧张的家长,也是无语,将半人高的试卷往家长面前一推,“你们看看就知道了,这是我一个月做出来的。”

功勋家的家长要有见识得多,他们本身就是科举出生,看着推过来的纸张不由得一愣,这是什么?

拿起来一看,然后就蒙圈了,这是学院独有的月考试卷?好多好多的试卷。

这半人高的试卷,看着都脑门痛,他们家孩子全做完了?是不是也太猛了。

而且试卷上的内容可都不简单,基本都达到了科举考试的程度,这得相当于进行了多少次科举考试了?

眼睛一动,“儿啊,你这些试卷让你弟也抄一份,我看这些题很有用。”

说完,不由得一愣,现在可不是关心这个的时候,说道,“儿啊,你可别这么毫不在乎的样子,你怎么也复习复习啊,也让我放心放心,你这样,我心里七上八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