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3 章(第2/7页)
的确廉价,树皮一煮,随便弄弄就出来了,都没什么复杂的工艺,二蛋都能鼓弄出来。
“不是用来写字?那是用来干什么?”有人问道。
问完突然一愣,该不会是用来……
周围的人也是一阵安静,他们同样想到了。
脸色古怪得很。
有些尴尬,赶紧转移话题,“不知这纸廉价到何种程度?”
他们更关心这个。
因为在他们根深蒂固的想法中,纸就是贵,那可是读书人的专属。
李承乾道,“我那好友的意思,只要他们徐家村开始生产,这样的纸十文钱就能买一卷。”
抛地有声,整个大殿都安静了,满脸不敢置信。
十文钱?
他们没有听错吧?真的是十文钱,价格的巨大差距实在让人无法置信。
什么时候纸跟白菜一个价了?
这种粗糙的纸的确便宜,因为原料便宜啊,都是不要钱的烂树皮熬出来的,徐家村后前全是树。
徐长生也给徐家村的人说了,砍一棵必须种两棵,这样才是长久之道。
而且也没有什么工艺,大量生产的话成本会更低。
众人还有些恍惚,脑子里面都是十文钱在闪。
想想他们家里珍藏的那些纸的价格,简直天地之别。
不过还好,他们珍藏的纸还是有长处的,至少质量好。
这时,李承乾继续道,“这只是最粗糙的纸,我那好友正在尝试做成质量上乘的纸张,用他的说法,从此以后,纸张将成为我大唐普通百姓的日用品。”
普通百姓的日用品?
众人身体都哆嗦了一下。
他们当然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纸张的改革恐怕真的要来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如同丰碑,具有历史意义。
众人:“……”
看来他们家里收藏的好纸,再不是他们炫耀的资本。
李世民问了一句,“除了这些粗纸,还有其他样本吗?”
这些粗纸虽然便宜,但用来书写还是不怎么方便的。
好吧,徐家子的意思,它就不是用来书写的。
李承乾说道,“昨天倒是出了一些好纸,质量虽然不是最上乘的,不过和洛阳的普通纸张的质量已经相当,不过,今天一大早徐家子拿着那些纸张出门了,儿臣现在倒是没有样本。”
居然将相当于洛阳普通纸张质量的纸都给弄出来了。
有官员问道,“敢问殿下,这普通纸价格又如何?”
李承乾说道,“依旧是百姓的日用品价格。”
众人面面相觑。
像李世民房玄龄这些人确是欣喜若狂,大唐的文治盛世恐怕要在他们身上实现了。
这是何等的功绩,大唐,将达到以前所有朝代都没有达到的高度,他们能不激动吗?
有些人还有些不敢置信,毕竟价格实在太过悬殊,一个劲的发问。
李承乾也一一回答,整个朝堂热闹无比,好多年都没有如此热闹过了。
不少老官员感慨,上一次这么热闹是什么时候了?
好像还是徐家子和太子要求婚嫁年龄和三代近亲内不许婚嫁的时候。
十多年过去,这条大唐律的好处也展现了出来,明明推迟了婚嫁的年龄,但大唐的人口反而增长迅速,因为新生儿的死亡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不得不说,徐家子十分有远见。
李泰看着被围成一圈的李承乾,撇了撇嘴,嘚瑟什么,纸张的改造工艺还不是徐家子弄出来的。
李泰哼了一声,也走了过去,他可是纸张工艺改进者之一,这种事情怎么少得了他。
……
此时,徐长生正让长柏哥儿和二蛋,挑着一担担才做成的纸前往国子监。
他这是要去忽悠他的书学老师大书法家欧阳询。
来到国子监,表明身份要见国子监博士欧阳先生。
还没进去,整个国子监就沸腾了,徐家子来国子监了。
最近,要说哪里流传着徐长生八卦最多的地方,非国子监莫属。
徐家子曾经可是国子监学生,虽然最后因为身体原因半途退学了,但一日入他国子监,就是他国子监学生不是,有荣与焉。
国子监现在天天都在讨论,徐长生以前如何以四岁之龄横扫国子监的传说,天纵之才。
而且传得神乎其神,要是有人说徐家子三个脑袋八只胳膊,估计都有人相信。
什么弘文馆崇文馆,大唐最高学府?能像他们国子监教出这么个牛逼的学生?
所以国子监的学生最近走路眼睛都是高过头顶的。
特别是在一些诗会上,遇到弘文馆崇文馆的学生,那是都不正眼看一眼的。
在诗会上败了没关系,还要傲气地说上一句,你这么牛你去找我们国子监的学生徐家子比啊,他现在也不过十七八岁而已,比起你们年龄还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