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二合一)(第2/4页)

并且标注了麻线河沿岸的大致码头,大家一看,就心里有底,谢继宁一边看,还一边指着几个码头,标明情况,说了这几个码头附近的特产,这些数据都是书院的师兄田野调查的结果,是秦士文送给谢继宁的。

刘绪敬李守业等人听得心服口服,谢继宁轻描淡写的几句话,但是这些特产,这些地方的情况,他们活了一辈子,也只是道听途说知道一点,这么直白,这么明显的分析说明是大家都不知道的,谢继宁果然了得。

介绍了码头的基本情况之后,谢继宁这才将自己的规划说出来,

“我年纪尚小,有什么不周到的,希望大家谅解一二。”谢继宁来这个世界的时间长了,这样自己上辈子不会说的客套话,如今小小年纪说得顺畅极了。

“大家可以看得到,这码头就着落在我家门口的这一片地,我家打算在这一片的建立商铺这是肯定了的,而且我家的松花蛋是贡品,腊肉,鱼肉还有其他的各种各样的东西,我确定,这些商铺不会浪费。”

言下之意就是,这些商铺没有浪费,是你们大家求我谢家带你们发财,而不是我谢家求你们填商铺。

“大家都是乡里乡亲,都是亲戚,就连叔爷爷你们刘家,和我们谢家都是联络有亲,这不能我们谢家有好处,还是要大家一起的。”

刘绪敬一边笑着符合,一边心里暗骂,你个小狐狸,小小年纪说话冠冕堂皇的。

“所以,我出的主意是,这旁边可以建仓库,存放货物,我家建立的商铺也愿意分出来给几个族里。”

“实话实说,我家之所以这样,当然是有原因的。”这话一说,大家都神情放松了,有原因就好,不然按照谢继宁刚刚的口气,大家都是没有作用的了,这没有作用,谁带你发财,这谢家又不是傻子。

谢继宁慢慢的将原因说出来:“大家知道,这个方向是济州府,这是济州河,咱们麻线河是这一段,麻线河就算竣梳河道,这河水也不会很大,沿麻线河才几百里的路程,码头有不少,导致的后果就是来这里的船不多,本来不多的船,还有可能停在其他的码头。”

谢继宁说得简单直白,所以大家都能明白,连连点头,就连已经听了好几遍的谢家人,都有新的感悟。

“我们要做的就是吸引人停在我们这里,还有就是将名声打出去,让不打算来的船也来,大家想一下,要是这船络绎不绝的来我们这里,将会有多大的好处。”

谢继宁抬头一一的看着大家,周家人、刘家、谢家人,都回避谢继宁的眼神,他们只知道有好处,这好处还是看桥头,因为官道从桥头过,所以桥头比板桥富裕,所以大家都知道路通了,有好处,具体好处是什么,他们也总结不出来。

“第一点,说一个最简单的,这有人在这里停下,我们单单的煮茶叶蛋,烤饼,蒸馒头,煮面,小茶馆等等,这些吃食就可以养活几个家了,这些还是最简单的。”

谢象顺想,家里人煮面好吃,就让儿子儿媳妇煮面卖去,同时,这个想法也在其他人的脑海里面出现。

“第二点,能挣更多钱的,就是将家里的东西卖,比如外公你们家那边的竹子多,这就有两个产品,一是竹笋,好好的养护,增加产量,二是竹编的东西,竹筐斗笠之类的东西,还有一些产量少的但是价格高的竹荪,这个很多大户人家都会买去炖汤。”

“这些东西,平时卖不出去,是因为这些东西家家户户都有,所以不值钱,但是换地方就值钱了。”

周里正插话问道:“我们周家有什么东西,”

谢继宁轻轻的说道:“周大伯,这个我们等一下慢慢的说。”

“这第三点,就是这里成为了一个中心,周边的其他地方的东西,都拿来我们这里买卖,咱们这里就是一个比桥头还大的集,这样,各行各业都可以赚钱,开客栈的、吃的、玩耍的,那样船就会来更多,本来每天几条船,咱们这里东西多,就几十条船过,这样东西就会卖得更快,赚钱更多。”

谢继宁说得慢,一边说,还一边解释,这样大家都能慢慢的理解,听了谢继宁说的话,大家设想一下,所有的船都到谢家湾这里停靠,这会多赚钱,这些好处想都想不完,让人都不敢想下去,一想,大家心都不跳了。

谢家湾这码头的配套工程大有可为,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这以后,日子好过多了,眼看致富方法就在眼前,就在谢继宁的嘴里,大家心潮澎湃,只想谢继宁马上就说出来,大家做出一番事业来,轰轰烈烈的的发大财。

谢继宁见大家情绪被调动起来,就泼冷水道:“这些都是想法而已,而且这些想法都是出自我,目前,我家有地,码头就在我家门口,最重要的是我家有松花蛋这个贡品,名声在外,所以都不愁生意,这是我家能拿出来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