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以红尘为道场,观千人千事,明悟属于自己的学与道!(第5/8页)
顾锦年出声,他没有把话说的很难听,而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劝解秦王一些事情。
当然,劝人看开,这本身也不是一件好事,有些事情自己没有经历过,又有什么资格劝说别人看开。
只是涉及到这件事情,会很麻烦。
如若秦王当真与这些商贩勾结的话,那么就会惹来一系列的麻烦,自己出手还是不出手?
若是出手,必然会牵扯到秦王,太子麾下有不少人都等着找秦王的麻烦。
那个时候,于法不容也,秦王与自己关系甚好,也是老爷子一手带大的人,说没有感情是不可能的事情。
若是走了错路,顾锦年岂能眼睁睁看着秦王踏入万丈深渊?
可听着顾锦年开口。
秦王不由喃喃自语道。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这句话说的真好。”
“可锦年,人生在世,本身就是一场争渡,若不争,你怎么知道有还是没有?”
言情
“若当年太祖不争,会有大夏吗?”
“若老爷子当初不争,会有现在永盛之年吗?”
秦王没有反驳,而是用另外一种方式给予解答。
是啊。
人生在世,若不争,很多东西就没有,秦王这番话的意思,让顾锦年感受得到,他心中的不甘。
“愚弟受教了。”
皇室之争,本身就是一场极其残酷的斗争,谁都不想背上骂名,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苦衷,自己的想法,不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别人身上,这也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顾锦年只能这样回答。
“锦年。”
“老哥问你一件事情。”
“如果!”
“老哥是说如果,倘若我想争,你会不会帮我。”
“当然,这是如果。”
秦王突然开口,看着顾锦年提出这么一个问题。
此话一说,顾锦年叹了口气。
实际上这个问题,顾锦年以前就想过,现在大夏王朝鼎盛,太子与秦王之间的斗争,迟早会来,而自己在这场斗争当中,扮演着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
说句不好听的话,自己的确可以左右储君之位。
所以,这个问题,也困扰过顾锦年。
“于情而言,我们兄弟之间关系更甚。”
“于法而言,有些人更加适合。”
“顾家不会参与这场斗争,无论谁争赢了,只要不违背这三件事情,我都随意。”
顾锦年出声,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秦王有秦王的苦衷,太子有太子的想法,自己不想参与进去,劝阻两句也就差不多了,人家非要争,自己有什么办法?
在思想上面,顾锦年其实已经算是特别开放了。
果然,听到这话,秦王显得十分感动。
因为顾锦年乃是儒道后世之圣,而站在儒道角度上来看待这件事情,无论自己有怎样的丰功伟绩,儒者都不能扶持自己上位,更何况顾锦年这种身份的人。
顾锦年没有选择帮自己,但也没有选择帮太子,甚至顾锦年这番话说的已经很直接了。
谁当皇帝他都无所谓,只要不违背三件事情即可。
这样的话,很有重量,也让秦王心中不由一暖,实话实说,他都已经做好了顾锦年劝阻自己,或者是拒绝自己的准备。
而今顾锦年让他感到无比的喜悦,这种喜悦,发自内心。
“那三件事情?”
只不过,秦王还是忍不住询问是那三件事情。
“其一,可以争天命,不可伤人和,愚弟无法做到不伤和气,但无论如何,愚弟也不希望发生自相残杀之事。”
“其二,不可使国家分裂,再如何,若是谁为了目的,而不择手段,使得国家分裂,割让国土,无论是谁,我都不会答应。”
“其三,不得让百姓受损,民不聊生,一切以百姓为主,皇室的斗争,以皇室的方法来解决,若是伤到百姓,我也不会答应。”
顾锦年说出自己的想法。
秦王想争夺太子之位,他能理解,毕竟秦王的确有资格去争夺。
但因为争夺皇帝之位,当卖国贼,这种事情顾锦年坚决不同意,至于什么残害百姓,使得国家受损,他坚决不同意。
谁要这样做,他必会出手。
听到这三点,秦王忍不住长叹一口气。
“锦年。”
“大夏因你而璀璨啊。”
秦王没有想到,顾锦年这三点要求,还是为民,这种心胸让他不得不敬佩。
顾锦年没有给予回应。
而秦王继续开口道。
“锦年。”
“这件事情,你不要插手,兄长会解决,很多事情,不能完全只靠你一个人。”
“皇家该做的事情,皇家自己会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