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灭佛!国公归!千古名言!再显异象!(第6/7页)
尤其是儒道一脉。
顾锦年的名望达到顶尖,唯一欠缺的无非就是年龄罢了。
此时此刻,他们也很好奇顾锦年会在这个时候说什么。
王富贵等人望着顾锦年,眼神当中充满着好奇。
烈阳之下。
贡院内。
顾锦年望着众人,随后缓缓出声。
“天地苍苍,乾坤茫茫,大夏读书人顶天立地当自强!”
声音响起。
震耳发聩。
顾锦年的目光无比坚定,他没有说什么勤勉之语,而是阐述一些道理。
“日出将来之读书人大夏也,则大夏读书人之责任也!”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读书人!”
顾锦年开口,他的目光,坚定无比,望着眼前所有考生,他们一个个都是饱读诗书之人。
而今日,顾锦年便用这篇文章,激励他们,鼓舞他们。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顾锦年声音逐渐激昂起来。
这是少年说,虽被顾锦年修改一二,但不影响本身的感染力。
大夏之兴衰。
在于这些读书人,在于这些年轻的读书人。
他们就如同旭日一般,刚刚升起,光芒万丈,如同河水汇入海洋一般,形成汪洋。
似潜龙一般,一飞冲天。
又是幼虎,看似弱小,但虎啸之下,百兽惊恐。
这一句句话,这一个个成语,说的这些读书人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刻提笔,书写万字文章。
到最后,哪怕是这些大儒和礼部官员,再听完如此激昂之言后。
也不由呼吸急促,感到热血啊。
“诸位。”
“今日科举,无论成否,本侯赠诸位两句话。”
将文章说完,顾锦年深吸一口气。
酝酿着感情。
当下。
所有人都竖起耳来,等待着顾锦年的惊世之语。
“我等读书,十年寒窗,科举之后,高中者,必喜极而泣,落榜者,悲凉沧桑。”
“然而,我辈读书人,不可以一时成败论英雄,我等如旭日一般,乌云可遮一时日,却不可遮一世之日。”
“须知。”
说到这里,顾锦年周围才气涌动。
而后化作文笔一支。
在虚空之上,落下金色大字。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顾锦年缓缓落笔,这便是他想要说的话,也是他想表达的意思。
读书之路,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顺风船可驶。
想要走捷径,只能从书山寻找。
想要成为真正的读书人,只能在学海这种以苦为舟。
唯有勤奋。
唯有刻苦。
方可成功。
“此言大善。”
“精彩。”
“天人之语,此为天人之语。”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光凭这十四字,可为儒道劝学之千古言论啊。”
这一刻,学子们还沉溺在这番言语之中。
而这些大儒们却一个个目露惊色,连连叫好,显得振奋不已。
简简单单十四个字,道尽读书人一切核心。
哪怕是他们也为之震撼。
这是劝学文。
古今往来有多少大儒都写过劝学文,但说来说去,都没有这句万分之一好。
大部分的劝学文,洋洋洒洒几千字,而且不好传唱,虽字字珠玑,一心劝人学。
可真不如顾锦年这十四个字啊,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多谢先生指点,此乃金玉良言,学生一生受用。”
此时,于益开口,他深感敬佩,朝着顾锦年深深一拜。
之前,他对顾锦年的感觉是敬佩,敬佩顾锦年为百姓立命,可如今他深深折服于顾锦年。
彻底折服顾锦年的才华。
随着于益开口,其余人也纷纷跟着开口。
朝着顾锦年深深一拜。
也就在此时。
贡院上空。
一团团金色祥云出现,照耀在每个学子身上。
“千古名言,这是千古名言啊。”
“千古名言出世,才气化云,赐福考生,今日之为,可名传千古。”
“后世之圣,当之无愧。”
“我等多谢侯爷,道出十四金言。”
众大儒也齐齐开口,朝着顾锦年深深一拜。
顾锦年这十四个字,必然会给大夏王朝乃至整个天下带来巨大的影响。
恐怖的才气,没入顾锦年体内,众生树上,也结了一枚金色果实。
铛。
此时,又是一道钟声响起。
意味着考生要入院了。
“科举开始。”
听到钟声,顾锦年显得无比平静。
他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