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请圣尺,定儒义,以德凝气,怒斥三万读书人!(第7/8页)

顾锦年继续询问。

只是这一次询问,大部分人还真没有。

他们知道这件事情肯定没有表面看起来这么简单,但他们主动忽略,可事情的来龙去脉,他们不是完全了解。

自然而然,不是特意来栽赃嫁祸。

“请世子殿下明鉴,我等只是一时糊涂,因嫉妒之心,这才做了不该做之事啊。”

“是啊,是啊,世子殿下明鉴,我等再怎么样,也不至于如此龌龊。”

“明知世子殿下遭受冤枉,还来栽赃嫁祸,我等做不出来啊。”

不少声音响起。

这点他们还是有底线的,主要就是不爽和嫉妒,其他真没。

可大部分是这样,也有一部分人浑身发抖,脸色苍白。

这群人不敢说话。

可圣尺已经在震动,随时激活。

“不回答者,削其才气,押送悬灯司。”

顾锦年冷漠开口。

终于,有人坚持不住了。

“请世子殿下恕罪,是我鬼迷心窍,是我不为人子啊,还请世子殿下恕罪。”

第一道声音响起。

是最开始出列的十人之一,他跪在地上,恳请顾锦年恕罪。

随着一人开口,很快一道道声音响起。

数量还真不少,一眼望去有四五百人。

百姓们是看的真真切切,同时也是恨得咬牙切齿。

不怕人蠢,就怕人坏,这种人虽然数量不多,可就是带节奏的人,若没有他们,这件事情也不会闹到这个程度。

至于这群读书人,也有些惊讶了。

随后他们也纷纷开骂,认为是这帮人带头,故意使坏,借他们的嫉妒之心。

更是有人要求顾锦年严惩这帮人。

圣尺没有动静,很显然,这些人都招了。

“三问尔等,有无受孔家指使者?”

顾锦年道出第三个问题。

此言一出。

瞬间众人沉默了。

许多人都惊的不语。

顾锦年前面两问还好,无非是要一个公道。

可这第三问,就耐人寻味了。

三万多读书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部分的的确确没有参与。

可的的确确,有一小部分人,准确点来说,是极少部分人,脸色不太好看。

“我没有。”

“我也没有。”

“我连孔家人都不认识,更不可能受其指使。”

一道道声音响起。

但有极少部分的人,没有回答。

数量不多,也就十来人。

“尔等为何不答?”

顾锦年站在城门之上,望着他们,语气冰冷。

“我等.......我等拒绝回答。”

“顾锦年,你要杀要刮随你便,我等不服,不愿回答。”

“没错,我等就是不服,你借助圣器,打压我等,问什么问题,我等都不回答。”

这些人开口。

很显然,再得罪孔家和得罪顾锦年面前,他们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

只不过,这样的言论,已经让不少人有所怀疑了。

说什么不回答?

无非是心里有鬼。

得到这个答复。

顾锦年心里也有数了,而且他也猜到是这个结果,所以并没有愤怒什么。

“来人,将这些人统统拿下,扣押悬灯司,逼问幕后之人。”

“至于这数百人,免罪。”

“尔等不服我,无有过错,但聚众闹事,下不为例。”

顾锦年开口,这些不说话的,直接抓走,大刑伺候。

也算是杀鸡儆猴。

至于这些的的确确就是不服自己之人,顾锦年没有惩罚。

不服自己就要惩罚?这就是真正的霸道。

顾锦年心里有数,银两钞票都有人不喜欢,何况一个人?

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该罚则罚。

紧接着,顾锦年将目光看向大部分读书人,说了九成九是因为嫉妒,所以跟风来找事。

“至于尔等。”

“滚回家中,禁足三月,摘抄圣人经文千遍,什么时候立有德行,什么时候再参加科举,本世子给你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可如若再犯,本世子也决不轻饶。”

法不责众。

三万多人,顾锦年也不可能全部惩罚,至于杨开所言,取消三届科举资格,这惩罚很重。

爽是爽,但也会被人记恨,没有必要,人有嫉妒心是正常的。

但惩罚也有一个度。

如若他们立有德行,是好事。

如若他们没有德行,也不能参加科举,惩罚一样。

只是顾锦年这般的行为,却让许多人惊讶了,甚至就连百官都有些惊讶。

这些读书人更是惊讶。

本以为是一场大难,却没想到顾锦年放过了他们。

一时之间,这些读书人心中不由生出惭愧之心啊。

“我等愧疚世子,还请世子放心,今日之事,我等铭记于心,往后必立德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