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弥天大祸?悟道立言,悠悠之口,圣罚浮现(第7/7页)

“正楠先生亲自拜访,空等三日,被晚辈训斥,忍无可忍之下,多言一二,就被削去大儒之位,这还真是天大的讽刺。”

“顾锦年,你不配君子二字,你玷污我等读书人,从今往后,如若我族之人,敢与顾锦年为友,族谱除名。”

更有激烈的大儒,直接扬言,自己后代当中,谁与顾锦年为友,直接从族谱当中除名。

而这样的声音,一个接着一个响起。

越来越多的大儒参与其中。

孙正楠的威望本身就不小,外加上还不仅仅只是孙正楠,以及暗中有人故意搞事。

这件事情,如同燎原之火一般,瞬间点燃刚刚安静没几天的大夏王朝。

不止如此。

随着消息越传越快,越传越多,其他王朝的读书人也开始发表议论。

“大夏诗会之日,顾锦年便戾气十足,文无第一,诗会本身就是聚集各国才子,一同游玩之节。”

“可顾锦年生性争强好胜,为赢得诗会,不顾他人感受,甚至一场好好的诗会,却非要逼迫孔家圣孙下跪道歉。”

“传圣公出面都没用,大夏皇帝出面也没用,就连镇国公出面也没用,这种人无君无父无师,连畜生都不如。”

一些声音从其他王朝响起,骂最凶的还是扶罗王朝。

不但骂,而且还开始直接造谣,提起大夏诗会,直接造谣,说什么大夏皇帝出面劝阻顾锦年,镇国公出面劝阻顾锦年,苏文景也出面劝阻顾锦年。

结果顾锦年谁的面子都不给,一意孤行,就非要让孔家圣孙下跪求饶。

没有一点君子仁义。

至于孔宇之前的所作所为,那就是一点都不提。

这就是谣言的厉害,简简单单几句话,让一个不认识顾锦年的人,下意识产生厌感。

一但形成了这种厌恶感,如果不及时澄清,那就根深蒂固,潜移默化,以后不管你做了什么事,都会认为你不是个好人。

舆论主要就是三个阶段。

有人故意造谣带起节奏。

引起一些心中本就有芥蒂之人出面,让他们借这个机会,把那些酸溜溜的话全部说出来。

最后一步就是,引起跟风。

其实很多人根本就不关心谁谁谁做了什么事情,顾锦年做了也好,没做也罢,他们知道与自己无关。

可看着大家都在骂,就会产生一种,我不骂我不合群的感觉。

一但开始跟着骂了,那就彻底完蛋。

就相当于站队。

就会听自己想听的内容,看自己想看的内容,即便是顾锦年澄清,也于事无补。

因为回过头相信顾锦年澄清,就等于是承认自己脑子有问题,听信谗言。

这世界上,有几个人能吾日三省吾身?

就算是他心里明白自己错了,为了面子,为了虚荣心,也要犟着嘴,死不承认。

这就是人性劣根。

如此,恐怖的舆论,再一天之后。

彻底爆发。

事情传遍了整个东荒。

而就在这一刻。

大夏书院。

原本晴朗的天穹之上,突然凝聚乌云,覆盖在书院后山。

随着乌云凝聚,书院当中,苏文景的脸色顿时变得难看起来了。

这是圣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