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大夏不夜城,计成,制霸神洲,孔家来人!(第5/7页)

这七千万两白银,六部每年都在争抢,工部要发展,刑部要抓人办案,礼部要外交和修撰各种文献,兵部要犒赏,总不可能下面人吃饱了,上面人没得吃吧?吏部逢年过节也要准备点东西发放。

户部最惨,守着银子被骂,有时候朝堂上气不过了,私底下互相斗殴的事情不少,反正六部里面,最能打的不一定是兵部尚书,但最能挨揍的一定是户部尚书。

而且国家还时常会发生一些天灾人祸,大夏王朝国库目前的银两,这还是因为太祖当年励精图治,给后代人留下来的。

被建德花费了大部分,再加上新帝登基,也封赏了许多,所以还有结余。

不然的话,其实按照目前的王朝收入,已经无限接近赤字。

也就是说,如果这个商业圈计划搞完之后。

自己每年的盈利收入,是大夏王朝国库结余的五倍之多啊。

咳。

顾锦年算着算着,自己都被茶水呛了一口。

虽然这里面肯定有很多没有算到的地方,可大差不差。

“如果以后能推广免费教育后,再推出学区房外加上商业住宅,只怕收入还能更高一点吧。”

顾锦年擦了擦嘴角的茶水,心中莫名有些尴尬。

这银子赚得多是一件好事,但是吧,不知道为什么,顾锦年脑海当中浮现自己老舅满脸不屑的嘴脸。

还有那大手一挥,直接免税的姿态,当真是桀骜不驯啊。

大夏商户税是三成,永盛大帝免了十年,也就是说这一免,免掉了三千多万两黄金的税收,相当于大夏王朝十年的净利润结余。

如果算上兵部和吏部的主要开支,大夏王朝一年的税收总和是五万万两白银。

毕竟各地藩王,还有读书人,以及一些权贵势力可以免交土地税,以及各地税收有一部分是留下来给当地发展用的,一般都是留一半,交一半。

所以才是五万万两白银,如果全部集中在一起,并且无视藩王,权贵,读书人的话,估计能有个三四十万万两白银。

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各地有各地不同的政策和情况,如果全部集中到朝堂,由朝堂分拨下去,户部再增加十倍人手都做不完。

这一刻,顾锦年有点算麻了。

五倍之多,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初步想法,毕竟如果这个成功了,可以不断复制,直至遍布大夏王朝。

不仅仅这样,还要算上国外啊。

跨国生意不可能不做,孔家以圣人为筹码,步步为营,各国都有他们的利益和势力。

自己不一样啊,自己用这种方式资本入侵,换句话来说,光是解决就业率这个问题,相信各国的户部尚书都美滋滋,笑嘻嘻。

而且一旦确定两国友好,打通两国之间的丝绸之路,那生意就越做越大。

想想看,到了这个时候,每年的收成有多少?

哪怕在其他王朝,多让点利润又能如何?哪怕自己拿三成都行,毕竟跨国生意嘛。

而且这还是鉴于大夏王朝目前的情况,如果大夏王朝变强了,怎么说拿五成是没问题的。

到时候一个月的收入,可能胜过大夏王朝一年的收入。

毕竟资本入侵世界啊。

故而,顾锦年不由产生了一个疑惑。

“老舅应该不会明抢吧?”

顾锦年不由开始沉思这个问题了。

倘若当真成功了,月净利润三万万两白银,按照老舅这厚颜无耻的样子,很有可能会明抢啊。

“不对。”

“应该不会,老舅毕竟是帝王,也要面子,我是他外甥,他总不可能抢自己晚辈的东西吧?”

“老舅脸皮虽说厚了一点,但帝王的气概还是有,可能我多虑了。”

顾锦年心中自语,稍稍安慰下自己,总不可能断定自己老舅会明抢吧?

大不了到时候分点干股给自己老舅不就行了?

这个商业计划,让顾锦年很是满意。

不过,这个巨大的计划,有两个大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点,人脉势力问题。

只是刚才已经解决了,通过合伙拉人,得利者越多,事情越稳。

第二点,复制问题。

天下商人可不蠢,看到这样的东西,自然而然都想搞,成本三五十万两黄金,一些大商人聚在一起凑一凑,真不是一件难事。

这个问题很重要,顾锦年有两个方案,一个方案很简单,品牌效果,说直接点皇帝钦点商会,营造出第一家和正宗影响,即便是有复制品,也不会说被直接抢占市场。

第二个就是独特性,这个独特性,顾锦年想的也清楚,那就是搞出大量独特性的东西。

别人想复制都复制不了的东西。

而这些东西,就必须要让工部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