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第2/2页)

全场静然、肃然。

几位老监生带头,齐声问好道:“夫子好——”其他人相随,“夫子好——”

“坐罢。”

场下学子出身不一,有秋闱考入的监生,也有贡监、荫监;年岁不一,上至四五十,下至十七八。同样的是端端坐着,求知若渴,目中流露出钦佩之意。

“尔等,缘何而来?”

为何而来,又想学些什么。

场下回答不一,有道“钦佩夫子文章深刻”,有道“夫子引经据典不显山不露水”,有道“夫子经义了然于心,破题如天成”……

最后,一位五十多岁的老监生站起来,作揖后应道:“为的是,夫子文章中引的那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吾曾以为,研习经义全为文章,读了夫子的文章,又见了先生,才知写文章是为了自己。”

全场再次静然。

“善。”段夫子这才开始讲课,脱口而出,字句深刻。

一课授完,无人离场,反是依次肃立作揖,声声道:“请夫子再授、再讲。”

再讲授时,彝伦堂的窗户外亦站满了学子,全神贯注,执笔掌记。

半日课罢,裴少淮推着夫子离开国子监。马车之上,夫子对裴少淮说道:“伯渊,有徒如此,为师无憾矣。”

裴少淮应道:“《晋书》有云,‘高词迥映,如朗月之悬光’,夫子之言、之学识,本就如朗月明光,自有学子沐浴而来。”

又道:“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夫子之无憾,并非全因学生,而是夫子学问至此,早已无需证明甚么,本应无憾。”

不管是考得功名,持黄花帖见夫子,还是请夫子主婚、赐字,裴少淮的一步步确实弥补了夫子许多遗憾,可再怎么弥补,始终是裴少淮迈出的步子。

只能欣慰,不能身受。

今日国子监讲学,彝伦堂熙熙攘攘的学子,确确实实是仰慕夫子的学问而来,三度请求夫子再授、再讲,这才是最真情实感的了无遗憾。

……

……

日子一天天过,南下任职的诸多事务皆紧锣密鼓地筹备着。

难得冬日见晴,这日,钦天监的吴监正来到六科衙门,找到裴少淮,说道:“劳烦裴大人写下生辰八字,陛下有命,钦天监要为裴大人此行占卜一卦。”

吴监正约莫六十岁,身穿朝廷官服,除了帽子与寻常乌纱帽略有异以外,其他衣物、装束与普通官员无异。

又见吴监正身边跟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他身穿钦天监官服,眼眸晶亮,透着一股机灵。

“此乃家中长孙,我带他出来历事。”吴监正介绍道。

裴少淮了然,钦天监所有官职皆是世代相袭——身在其位,非死不能罢,身为子孙,当务此业。

若是有违,只能发配海南充军。

裴少淮写下生辰八字,双手递与吴监正,说道:“辛劳监正大人。”

“分内之事。”

莫看小小五品监正,这钦天监也是个大衙门,裴少淮并不敢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