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第6/7页)

纪炀怎么就不来他们那当知府知州呢。

特别是潞州百姓,最早的时候,纪炀明明都在潞州城了,偏偏又被调到汴京,早知道那会就该齐齐拦着他,不让他走的。

现在后悔已经晚了,只能看着灌江府眼红。

不过这样一来,但凡只有纪炀提出的东西,他们全都纷纷响应。

这次培育良种也一样。

除了汴京周围的人户之外,购买更多良种的,基本都是西北这三地百姓。

虽然现在良种供不应求,可只要有货,他们必然购买。

依靠纪炀的名声,良种的作用还没凸显出来,便已经供不应求。

因为他们从心底里感激纪炀。

更感激纪炀给他们带来的生活跟转机。

他们感谢的纪炀,这会正在皇宫,进到十二月份,皇上情绪一直不佳。

纪炀不用看都知道,快到先皇忌日,皇上肯定会难过许久。

他们父子之间的关系确实好。

先皇所做的一切,也值得皇上如此想念。

这次出发去皇陵祭奠,虽说同样带了金家,太妃等人,可进到内里的时候,还是只有太后,皇上,林大学士,纪炀四人去上香。

太后跟林大学士体力不支,心里又难过,上过香之后便被扶下去休息。

内里只剩下纪炀跟皇上两人。

徐九祥先是叹气,随后才道:“这皇帝当得越久,越知道父皇都为我做了什么。”

他能顺顺利利接管皇位,还能有这么多朝臣帮忙。

是他爹走之前五年,甚至十年铺路的结果。

年中的时候几个边关请求关市欺他不懂,也是父皇亲点的纪炀来告诉他内里详情。

平日有什么错处,更有金家帮忙遮掩跟收尾,而且瞒得死死的。

不过当这一年皇帝,他是越来越谨慎了。

纪炀并未接话,这个时候皇上不需要他说,只需要倾诉。

“幸好有你们,否则更麻烦。”

“今年不管怎么样,算是稳住朝堂,边关几处有你也压下去。”

“可还有武将,各地指挥使年后便会进京,今年若能处理了,那便最好。”

说到这,纪炀拱手:“皇上,臣会尽力辅佐。”

平日他在忙,皇上不见得在闲着。

朝中各处关系,世家们什么情况,各地文官的派系,皇上是知道的,先皇也带过一年。

但带跟自己当皇帝还是不同。

不过有金家在,自然是不愁的。

那金家长子金炳郡还有金学士,再加上林大学士,不是无缘无故凑到皇上跟前。

一年的时间,已经让皇上掌握所有情况。

说句不好听的,脱离他们,皇上已经能调配七八分。

可年后的武将,金家便不行了。

这点还要靠纪炀。

作为武侯的孙儿,又有如此卓越的功勋,若不是碍着他是文臣,家中又有爵位,估计早镇守一方了。

不是谁都能收复失地的。

所以年后除了育良种的事,要换纪炀代替金家在皇上身边。

纪炀又道:“等年后我们可以多去工部看看,他们一直在研究火炮,或许有些成果。这对军备来说,可是大大的提升。”

火炮这东西,自从纪炀提出来国外有,工部投入的精力简直丧心病狂。

再加上关市税他们分到一杯羹,更觉得人家有的东西,我们为什么没有。

承平国泱泱大国!什么都要当第一!

从那开始,火炮的研究便提上日程。

工部那边自然找了纪炀帮忙,还请了韩家算术极好的韩松康进到工部任职。

韩松康刚开始还是抗拒的,更别说还要考核。

可听过火炮的畅想之后,考核的时候那叫一个积极。

等知道大概流程之后,韩松康当月便手搓个炮管出来,纪炀看着那炮管精细程度简直咋舌。

不过具体的计算,还有火药威力的配置,再加上射程远近,危险程度预测等等,那就是无休止地工作了。

那边研究也有一两年时间,已经有些进度。

等到年后他跟皇上去看看情况,说不定还超乎他们的预料。

这些东西,何尝不是震慑边关的东西。

更是皇上手中的底牌。

这种精兵利器一出,哪个军队不想要。

想要就要臣服,就要成为皇上的兵马。

等各处兵马清查结束,再装备好火炮,那些边关的互市也可以开了。

这东西的配备,更能节省大量屯兵,让兵士用于田地的建设,人力全都用来做军备,确实会拖垮一个庞大的帝国。

这东西则还能减少兵马,让国库的军资用于民生基础建设。

别人不懂,纪炀还不懂吗。

纪炀慢慢跟皇上说了火炮的好处。

只觉得皇上的眼睛亮得厉害,方才的烦恼似乎一下子都没有了。

纪炀总感觉,他不仅在育粮食种苗,还在跟金家育皇上这个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