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第2/3页)

湘云跟宝玉几个夹着黛玉来荣禧堂给王夫人请安,在门外听到了这事后,湘云还拍了拍宝玉的肩膀。

“你看王家舅舅多好,有什么事情都知道跟姐妹们商量着来。二哥哥,你要多学学,知道了吧?”

宝玉呆萌的点头,压根没去细想湘云这话里的意思而是对着黛玉一阵嘘寒问暖。

黛玉瘦弱,哪怕穿得极厚实,但看起来也依旧纤细苗条。看惯了家里长得健壮结实的‘姐妹’,宝玉自是对黛玉体贴至极。

湘云:‘健壮结实’,呵呵!

知道王夫人这里有事,探春就跟几人商量先回去,回头闲了再来。大家一听都没意见,便又嘻嘻哈哈的离开了。

“王子腾这哥哥当的好。好处从来没少了他的,坏事却是半点不沾边。”

湘云回房后,小声跟图嬷嬷说起了这事。图嬷嬷也顺着湘云的思路往下想了想,便也发现薛家这事王子腾是故意叫王家姑侄出头的。而王家姑侄这里,且不说王夫人是个什么心性能为,只说那凤姐儿就是个爱揽事显能为的。

这姑侄俩个知道了这事,自是再不用王子腾那边出什么手了。

与湘云主仆同样想法的还有贾母和贾敏。

来的这些天,贾敏自然也看出来个人脾性如何了。贾家下人的嘴就没把门的,薛家的事转眼就传遍东西两座国公府。贾敏听到王子腾不先管外甥官司而是先遣人来跟荣国府商量,便立时明白了王子腾的用意。不过他们这些人都是旁观者清,若异地而处,怕是也未必就能做得比王家姑侄周全。

贾敏自来看不上王家和她二嫂,连带着对凤姐儿也不是多满意。而且贾敏觉得凤姐儿就是浮精。

就是那种浮于表面的精明。

如今有了这件事,贾敏一边看王家姑侄如何施为,一边跑到贾母跟前告小状。

您瞧瞧,您瞧瞧,坑了我二哥还不够,还将琏儿也坑了。

贾母如何不知道自家闺女脾性,拍了贾敏两下,也不由关注起这件事情的后续了。

若贾敏不来,若贾敏不像个刁蛮小姑子那般见天的给她二嫂上眼药,各种挑剔,丧女之痛的贾母说不定仍旧做个不闻不问的老太太,只顾自己乐呵再不管身后如何呢。

说她真心宠爱宝玉吧,但她却从不督促宝玉上进。像个溺爱孩子的祖母那般只要孩子高兴怎么都好,这里面未尝没有自知年迈的不在意。

人生七十古来稀,到了贾母这个年纪,她是不指望儿孙有大出息的,一来她未必看得见,二来也很难享到子孙福。与其各种督促孩子上进,叫孩子不亲近自己,还不如就这般混日子呢。

说不定将来她没的那一天,她膝下养的这些儿孙哭得更真心实意些。

~

薛家移居京城已是既定的事,也许这其中唯一与原著有区别的新上任的金陵知府不是贾家推荐的吧。

从去年二三月间贾敏就要带着黛玉上京看病,一直到今年八月末才出发,因有入京这事吊着,林家自然也不会在这种时候给黛玉聘什么西席。

不过原著中的贾雨村虽然没了林家这条捷径,又早早从江南甄家辞馆出来,但他还是在扬州城外遇到了冷子兴,也从旧日同僚那里得知了朝廷起复旧日官员的消息。

得了起复的消息,贾雨村自是坐不住了。只他本就没有什么门路活动奔走,最后竟记起当日甄士隐曾与他提及的几位京中旧友。贾雨村本就是厚颜无耻之人,当即便收拾行囊,带着书僮小厮去了一趟大如州。找到甄士隐之妻封氏,言及他偶然听到在京城附近有人见到过眉心胭脂痣的女孩。

甄士隐夫妇原是苏州人士,早年曾有一女却在三四岁时走失,后甄家家道中落搬去了大如州。不久后甄士隐跟着一对僧道走了,独留下其妻封氏带着两个丫头靠做针线渡日。

当初贾雨村落魄时曾受甄士隐恩惠,不想后来甄家出事,贾雨村中了进士大如州为官,竟在听说了甄家之事后还用几两银子便将封氏的一个丫头,名唤娇杏的纳入府中为妾。

这人多少有些忘恩负义,落井下石。许是老天也看不上他这等人,为官不过数载便被罢了官。

丢了官后,又死了大老婆,洽巧娇杏生子便将其扶正。之后带着些许钱财各处游历,先是到江南甄家做了一段时间的西席,之后辞馆出来便仍旧在江南这边闲逛。

此时见起复有望,贾雨村自是不甘就此埋没,以去京都办事顺伸帮忙寻找甄家早年失踪幼女为由劝封氏以甄家太太的身份给旧日世交写上几封信,他帮着送到京城。不然偌大京城,他势单力薄怕也是有心无力。

封氏早就看透了世态炎凉,人心诡诈,虽不知贾雨村想借着她图谋什么,可对封氏来说,若是能找到女儿她自也不计较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