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第3/4页)
左都御史只觉得脑袋疼,以前的忠顺亲王也不靠谱,至少还能听得进谏言,现在的他,只剩下不靠谱了,他现在很想下船,只是,他陷入得太深了,即使下船了,皇帝也未必会相信,他只能选择一条路走到黑。
忠顺见说服不了左都御史,自己跑进宫去见了太上皇。
太上皇听了忠顺的话,眉头皱了起来,“户部侍郎被杀了?”
“是呀,但是儿子觉得机会挺好的,皇兄现在头痛赈灾的人选,儿子的朋友帮了皇兄的一个大忙,我这边的朋友有了政绩,也给皇兄解决了麻烦,正好双赢。”忠顺小心翼翼的组织着措辞。
“你的那些朋友怎么说?”太上皇问道。
忠顺想了想,道:“有的赞同,有的觉得不好。”
太上皇知道,赞同的应当是领兵剿匪的,不同意的才是真正去赈灾的,至于忠顺这么热衷,他要的可不仅仅是政绩,而是赈灾的灾银罢了。
“胡闹,你身边的那些朋友是朕给你挑的,是让他们辅佐你,你倒好,他们的意见只当是放屁,你让他们去赈灾,不就是看上了灾银吗?你现在是越来越贪厉,赈灾的银子都敢动”太上皇骂道。
“儿子没有,儿子只是为了给皇兄排忧解难”忠顺弱弱的为自己辩解。
“有你在,才是一直给你皇兄制造难题,这些日子你不许出门,也不许进宫”太上皇气道。
“父皇!”忠顺不服。
“滚!”太上皇直接道。
忠顺偷鸡不成蚀把米,只能灰溜溜的回府了。
等忠顺走后,太上皇想了想,让人把皇帝叫了来。
“户部侍郎赈灾的路上被杀了是吗?”太上皇问道。
皇帝点头,他不意外太上皇知道消息的速度,朝中大事只有太上皇不想管的,就没有他不知道的。
“你打算派谁去赈灾?”太上皇开门见山的问道。
皇帝不说话,他还没想好。
“现在知道皇帝不好当了,即使是皇帝,身为天下之主,遇到难题的时候依旧难办。”
“父皇有推荐的人选吗?”皇帝问道。
太上皇想着现在的局势,黔中灾情那样严重,百姓又那么彪悍,他们已经杀过一个钦差了,有了第一个钦差壮胆,第二个钦差,他们将会毫不犹豫,可是黔中的问题又不能放任自流,如若放任不管,黔中将再不是大庆的领地。所以,去赈灾的官员必须有足够的能力,而且,是他自愿的,这样他才会想办法解决黔中的灾情。
现在自愿去赈灾的官员只有贾瑚一人,而贾瑚的要求是镇压流寇的差事也归他,也就是说他需要军方的保护,但是赈灾的时候不想被他人掣肘,贾瑚这么想也是为了他的安全考虑,能够理解,只是,好不容易从贾家收回的虎符再交给贾家人,太上皇的眉头紧锁,很显然,他与皇帝都在为同一个问题在发愁。
太上皇和皇帝沉默了下来,两个人久久不说话。
皇帝和太上皇想的很多,可是,他们知道,灾情不会再给他们过多的时间考虑,第二早朝,皇帝就在早朝上宣布,让贾瑚担任黔中赈灾的钦差,并且御赐虎符,允许贾瑚调两湖的兵力去黔中剿匪,让贾瑚即日启程,不得有误。
下了早朝,贾瑚便回来开始准备远行的行李,并且将事情告诉了自家人。
“老祖宗,瑚大爷来了”小丫头进来禀报道。
贾母听到贾瑚来了,眼睛一亮,对一旁的王夫人道:“今日没休沐呀,瑚哥儿怎么这个时候回来了。”
王夫人摇头,她也不太清楚情况。
“先把瑚哥儿请进来”贾母对小丫头道。
小丫头转身出去,贾母这时候笑着对薛母道:“薛家姨妈不知道,我家瑚哥儿最是守礼,来我这里请安,也得让小丫头先进来通报,否则就不进来。”
薛母笑道:“所以贾家大爷年纪轻轻就已经是三品官,深得陛下宠爱。”
听到薛母夸贾瑚,贾母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
贾瑚走进了贾母的院子,给贾母行了一礼,又给场上的女眷们行了一礼。
“你今日怎么这时候过来了?平时这时候不都还在当差吗?”贾母问道。
“孙儿马上要出远门了,陛下点了孙儿当钦差,要去黔中赈灾,估计要大半年不能回来呢”贾瑚开门见山的把自己的来意说清楚。
“这不是才从南召回来吗?才一年时间,就把你外派出去,而且你不是礼部侍郎吗?赈灾怎么也是户部的事儿,再不济也是工部操心,怎么派你一个礼部侍郎去”贾母十分不满,自家孙儿去了南召十年,好不容易在家呆了一年,这下又要外派出去了。
“大概是因为孙儿有在南召当官的经历吧,现在朝中人手紧张,北方蛮族虎视眈眈,各地又频频发生灾情,朝中的大臣们也忙得团团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