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新商路(第2/2页)
知道消息的百姓们很高兴,他们刚刚还叹息人来少了,没想到转眼间就变了。心情愉快的百姓们购买欲很强,几乎每个人都买了两斗,到时候回到村里各家再分点。
除了买粮的,卖山货的这边也很热闹,排的队伍不比买粮这边少。他们听说这边卖山货不是单单论斤称的,而是分出上中下三品,按不同的价格给,到手的钱是以前的几倍至十几倍不止。
已经卖过一次的十分淡定,还没卖过的则从队伍里探头踮脚去看,想看看这边的收购方式是不是真如外面说的一样。
怀着这样忐忑的心情,直到铜钱入了口袋,沉甸甸地放在胸前,众人才相信这不是骗局。
对于卖山货得来的钱,百姓们觉得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买买买。此时已是十二月,再有个二十多天就要过年了,往年没什么钱便罢了,现在兜里有了钱,不花出去他们不甘心。不然哪天米价又涨了怎么办?
除了买大米,街道上的其他铺子也依次被这些赚了钱的客人光顾,原本半死不活的街市,仿佛被注入了一股生机,一切都活了起来。
……
给沧州带来这般变化的人此刻正坐在粮铺后院的一间房子里对账。这几天,他们已经收购了各种品相的山货共两千多斤。别看每次只是几百文,一来二去他们也花了不少银两。
“陈管事,你们今天就从沧州出发,到梁京时正是京城百姓们购置年货的日子。往年这会儿东西都是供不应求的,咱们这批山货一定能卖个好价钱。”江淼大致算了算价钱,心里兴奋起来。
陈管事点点头:“是啊,往年这会已经没有商队入京了,咱们回去正好。”
江淼继续说道:“这些上品放在内城的铺子里卖,中品的放在外城的城东,下品就运到城西那边的江家小铺,让他们代为售卖。”江淼说着,把另外两家铺子的地址和招牌名写在纸上交给了陈管事。
这些铺子都是之前裴澈作为聘礼送给江淼的。江淼之前没好意思收,后来和裴澈确定关系后,他就再没一点不好意思了。
陈管事接过纸条走了。他原本就是裴家铺子里的一个二管事。当时听说主家有意派人去南边买茶苗,他就起了心思,主动找大掌柜打了招呼。这一去,虽然茶苗没买到,但他也和南边的很多商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些大米,就是他从一个手握千亩良田的大商人手中买到的。后续他们还会源源不断地去南边采购东西回来,将沧州作为中途停留的点,一举打通南边到梁京的新商路。
不用再受到别人的钳制,这让一向很有抱负的陈管事每日都是一副精神奕奕的模样。做起生意来头脑也变得更加清明了。
陈管事走后,江淼从下面的抽屉里拿出一本东西出来翻看。这是他从当地的牙行借来的。他想买一座宅子搬出去。
因为某些不可说的原因,他们已经不适合住在官衙后头了。之前初来乍到的,为了更好的管理知州衙门,他们才决定和其他官员挤在同一座院子里。经过大半年的磨合,知州衙门的三班六房已经全都掌握在了裴澈的手中,自然也就不必勉强他们这一大群人挤在半拉院子里,还得时不时地听两句酸话。
这牙行手上宅子不少,江淼看了很久,终于选定了其中三处。这三处离知州衙门都很近,大小相差也不大,都是三进的院子,住下他们这一大群人绰绰有余,这样一来,挤在粮铺里的就也能搬过去了。
这些院子唯一不同的,就是它们的格局和价钱了。江淼还没有实地看过,他准备下午叫上牙行的人带他过去看看,实地考察之后再做决定。
下午时分,江淼去到牙行。牙行老板亲自出门迎接,对于这位沧州新贵,他自然是愿意与其交好的,不然的话,也不会把那本册子借出去。
“何牙人,这三处,劳烦你带我去看看。如果一切都合适的话,咱们今天就去衙门里签订契约。”
“好说好说,江爷您先等等,老朽这边还在谈一桩生意,等谈好了马上就带您过去。请您先在旁边喝杯热茶,稍作歇息。”
江淼坐了一会,不多时,何牙人就出来了。他满脸笑意,想是刚刚的生意已经谈妥了。
何牙人带着他去到那三所宅院,江淼把前前后后,里里外外都走了一趟之后,确定下来其中一座有个荷花池的宅子。
在江淼看来,这宅子可比那些有花园的好多了。荷花池里不仅可以养鱼,夏天还能吃莲蓬,用荷叶做吃的,秋天可以挖莲藕,想起来就美滋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