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漆黑的夜晚,一家三口围坐在桌前吃着夜宵。这是张招娣送完货,路过时买的路边摊小吃--羊肉串。

这羊肉串是现烤的,经过炭火烘烤,沁出油脂,再刷上一层酱,色泽油亮,吃起来肉质鲜嫩软脆,味道更是麻辣香醇,独具风味。

一家三口吃得津津有味。

张招娣一边吃一边把张语即将搬家的消息说了。

苏爱国倒是没有太大反应,“现在搬走也挺好的。要不然邓厂长一直窝在家里不出来。”

之前家属区的人上门探病,每个人都目露同情,邓厂长那样心高气傲的人,自尊心受不了。换个地方,大家不认识他,没有落差,或许会好点。

苏以沫也觉得搬家挺好的,唯一不好的就是需要出房租了。不过他们的筒子楼也不是免费的,每个月要付十元,比外头要便宜一些。家属区的气氛怪怪的,邓厂长待在这儿不利于养病。

苏以沫好奇,“搬去哪儿?”

“莲花小区。就在后头,不算远。”张招娣已经帮忙找好了房子,张语亲自去看过,相当满意。

她叮嘱女儿明天在家看书,“我和你爸明天帮他们搬家,顾不上你,你自己照顾好自己。不要乱跑,知道吗?”

苏以沫乖巧应了声‘好’。

她抬头问爸妈,“邓厂长一直闷在家里也不是办法。他这样的情况能找到工作吗?”

苏爱国和张招娣对视一眼,两人齐齐摇头。

张招娣叹了口气,“现在外面有大批盲流涌入鹏城,他失去双腿,工作哪是那么容易就找到的。”

苏以沫早有心理准备,所以也不失望,而是继续问邓厂长擅长什么。

张招娣还真不清楚,她没事打听厂长私事干什么。

苏爱国倒是知道得多一些,“邓厂长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毕业生。考上的还是北大。”

苏以沫眼睛一亮,原来邓厂长这么厉害。她可是知道第一届毕业生许多人发展得都很好。也难怪邓厂长能让机械厂和一汽合并,想来他也出了不少力。

就冲他有那么多有本事的同学,这人就是现成的大佬人脉。可惜她不是上辈子的经理。而现在她家连个像样的工厂都没有。

苏以沫原本只是想帮邓舒月一个小忙。现在得知这人未来有不少大佬同学,将来肯定能用得着,也就越发尽心。

翌日,张家搬家,苏以沫在楼底帮忙看车,不少街坊看到邓家搬家,有的伸手帮忙,有的冲他们指指点点。

邓厂长一直半阖眼睑,由着苏爱国将他抱上三轮车,自始至终,他都一声不吭,也没有抬头看一眼这个住了好几年地方。

邓家的新家离家属区并不远,走路过去,也就五分钟。

这个小区比筒子楼要好一些,至少楼与楼之间挨得不那么近,屋前屋后也有绿植,自行车可以停在单元楼下面。

为了方便邓厂长的轮椅推进推出,邓家租的房子是在一楼,房间有五十平,两室两厅。小房间非常小。只摆了一张床和一张书桌就没什么地方了。

但是邓舒月非常满意,她躺在床上打滚,笑得腼腆羞涩,“我终于也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了。”

之前她就非常羡慕苏以沫,现在自己也有属于她的房间,这感觉太好了。

除了房间,还有客厅、厨房、卫生间,甚至是阳台。

阳台的面积是赠送的,不算特别大,但是晾晒衣服很方便。

搬完家,苏家一家三口就告辞离开了。

张语想留他们在家吃饭,张招娣以还要送货为由拒绝了。张语也不能耽误她做生意,只好作罢。

转眼过去两天,课间休息时,苏以沫把自己的打算跟邓舒月说了,“你爸可是大学生,北大的。我觉得他可以开个辅导班。”

邓舒月蹙眉,“可是少年宫不是有辅导班吗?”

“那个辅导班是针对小学生、中学生和高中生的。我说的是出国留学。”苏以沫之前听她爸说过邓厂长的英语说得特别流利。出国访问,他不用带翻译,自己就能跟外国人交流。出国留学要考雅思托福,正是他的机会。

少年宫那边可没有这种辅导班。

邓舒月还真没听过有人辅导这方面的内容,她搅着手指,不确定地问,“行得通吗?”

苏以沫摊了摊手,“试试呗。反正又没有损失。”

邓舒月一想也对。只是上课而已,又不是做生意,不存在亏本。

于是回到家,邓舒月就将这好消息告诉了爸爸。

邓厂长这些天一直消沉,就好像钻进了牛角尖。哪怕妻子说不会跟他离婚,会照顾好家庭,他依旧不高兴。

妻子说的话更像是对他的怜悯。这让当惯了家里顶梁柱的他如何能够接受别人的施舍。

他煎熬着,甚至想要一死了之,可看到女儿天真的眼神,又撑了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