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第3/5页)

陈桐这拍马溜须的本事,很值得成为他笔下一个重要配角!

更可怕的是,陈桐狂热的表情,或许他不认为自己是在拍马溜须,而是认真这么说。

施耳好奇地看向台上,想看看大明的太子在众多学子围剿中能坚持多长时间。

就算朱标确实渊博,但人的精力有限。被这么多人围剿,朱标一个失误,就会落败。

“贯中,你说他能坚持多久?”施耳问道。

罗本道:“他和这些人,如皓月……如炽阳与萤辉。腐萤之辉,岂能与天心之炽阳相争。”

施耳眉间耸动:“你对……评价很高。”

朱元璋给了罗本一个赞赏的眼神。

“你这弟子真狂妄,大明最优秀的学子,在你弟子眼中,只是腐萤。”刘基嗤笑,“像你。”

施耳道:“腐萤尚有光辉,已经超越云落大众远矣,这是夸赞。”

刘基道:“颠倒黑白的本事,基不如你。”

朱元璋打圆场:“好了好了,安静听标儿文斗,别嚷嚷。”

施耳和刘基嫌弃地弹弹衣袖,正襟危坐,不和对方计较。

刘琏端了把椅子上来让朱标坐好,宋璲和朱同搬来桌子,给朱标上茶润喉咙。

文斗开始,双方辩友陷入紧张焦灼的气氛。

朱标被动接招,先回答了对方从书本角落里找出来一个生僻提问后,问道:“按照大明百姓人均口粮,辽东府一家五口需要种多少亩地才能保证缴纳赋税后还能有维持到第二年丰收的余粮?”

面前学子微愣。

朱标道:“这个提问涉及到了辽东土地封冻期、粮食平均亩产量、辽东赋税、百姓平均口粮四个知识点。只要知道这四个知识点,就能推算出结论。这道题应该很简单,给你们半刻钟的时间足以算出。”

朱标在纸上写下一组数字,交给了主动上前担任评委的陈桐:“正确答案我已经写好了。”

练子宁傻眼:“这、这不算书本中的知识吧?”

陈桐立刻道:“算,怎么不算?这些知识点都写在课本里,只要知道具体数字,简单的加减乘除,立刻就能算出来。你们将几个典故拼凑在一起,不比这个难?”

练子宁硬着头皮道:“也是……”

他看向官学学生:“快快!你们肯定知道!”

官学学生:“好好好,我们想一想,好像今年最新的财报确实……啊啊啊,我记不得具体数字了!谁有今年的财报?!”

他们身后的人哗啦啦翻书。

在最后关头,他们踩点得到了正确答案,与朱标给出的纸条上的数字一致,松了一口气。

之后朱标与他们你来我往,从赋税到律令,从捕盗到倭寇,从草原问题到南洋问题,半个时辰内,就让学子一方折损了十个人。

朱标抿着茶水,非常满意。

一个小时才灭掉对方十个人,这群人,不错。

刘三吾曾任国子监祭酒,虽曾怠职被弹劾,很快就官复原职。

发生这么大的事,他虽然忙于准备会试,也来看了一眼。

刘三吾原本是不喜欢这“文斗”的,认为太过浮躁,不符合程朱理学中庸之道,最后被刘基以程朱理学的掌门人都曾经和人文斗给“说服”,不再制止学生文斗。

不过他仍旧不喜这过于嘈杂的场面。

读书人应该是安静儒雅的,怎么能和市井小民一样争得面红耳赤?

“台上的是谁?”刘三吾看到一个没有面红耳赤的人。

下官道:“据说是下一届才会来赶考的举子陈炜,南直隶人。”

刘三吾疑惑。南直隶出了这样一个才子,他怎么没听说过?

刘三吾和朱标接触并不多,对朱标的脸没有印象。朱标又故意扮丑,他没认出朱标来。

不过刘三吾得知季仁寿、朱升在场,去季仁寿、朱升身边后,立刻就猜出擂台上人的身份。

朱标曾用假名陈标,陈炜也可能是朱标的假名。

除了太子朱标,不会有人能让忙于朝政的皇帝提前出宫占好位置围观。

刘三吾没有揭穿皇帝的身份,坐在朱升和季仁寿身旁,看向不认识的施耳和罗本。因刘三吾轻视官学,对官学众多教职员工并不在意,他以为施耳和罗本是南京官学的人,没有过多投入注意力。

“公子是否太锋芒毕露?”刘三吾在朱元璋面前心直口快,哪怕知道朱元璋溺爱太子,也直言敢谏。

朱元璋没生气,笑呵呵道:“这个你得怪刘琏。是刘琏那小子把他推了出去,挑衅众人,架得他下不了台。明年你可以写个折子弹劾刘琏,我也觉得他需要被关几天反思反思。”

刘基立刻拱手替竖子道歉:“犬子狂妄,无德无能,理应责罚。”

刘三吾没打算放过朱标:“但公子不该同意。他可以找借口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