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第6/6页)

即使是十几年前的事,即使他们现在许多人都依托南京的富饶过得很好,他们脑海里此刻都浮现出战乱时自己的颠沛流离,浮现出豪商陈家打着朱大帅的旗号帮助他们活下去的一幕。

“标儿是太子!标儿是太子!!!”

“标太子万岁!我们的标儿是太子!”

“皇上万岁!太子万岁!”

“哈哈哈哈哈,我就知道,我就知道,标儿绝对不是普通人!标儿是太子!”

百姓们狂热地欢呼着“万岁”,一点惧怕也没有的直呼朱标为“标儿”。

没办法,朱标还是陈标的时候,就是整个南京城的“标儿”。老南京人都习惯了。

朱元璋悄悄拉开窗帘,对身边马秀英乐呵呵道:“他们都叫我家标儿万岁呢!”

马秀英欲言又止。

从常识上来说,百姓只能叫皇帝万岁,叫太子万岁就是太子僭越了。

但朱元璋不管,朱元璋高兴!

他恨不得也跟着喊“标儿万岁”!

马秀英叹了口气,苦笑道:“百姓们都叫标儿万岁,恐怕朝中会有人弹劾太子功高盖主,试图谋反了。”

朱元璋乐道:“好啊,标儿谋反,我给他当先锋!”

马秀英再也忍不住,发出了银铃般的笑声。

不过很快,百姓的激动和朱元璋、马秀英夫妻俩的开心就被压了下去。

朱标特意临时编排的军乐队开始奏响了哀乐,长长的仪仗队后,常葳身穿一身白甲,带着她同样身穿白甲的亲兵们,护送着一个又一个盖着大明龙旗的盒子入城了。

魂幡扬起,纸钱撒起。为首的常葳头上脸上都绑着绷带,手脚处都绑着木板固定,胳膊用绷带挂在脖子上。她身后的亲兵们也一样。

当所有人都进入了南京城门后,朱标停下来。

他深呼吸,仰头看着天空,从怀里抓出一把纸钱撒向天空,大喊道:“魂兮归来!”

他身后的人也跟着道:“魂兮归来!”

这时候,身穿龙袍的朱元璋离开御驾,翻身上马,走到朱标身边。

他和朱标对视了一眼,然后亲自举起招魂的魂幡,声如洪雷。

“屯田将军常葳率屯田兵力挫两广贪官污吏阴谋,战损一百又七同袍。”

“朕以大明皇帝之名,诏令阴曹鬼差放行!”

“魂兮归来!到京城了,你们可以回家了!”

“回家了!!”

朱元璋的声音太过洪亮,队伍尾端的常葳等人都听得一清二楚。众人先是哽咽,之后皆泪如雨下。

百姓们见到这一幕,先很迷惑地愣住。

当朱元璋说出原因,当他们听着哀伤的乐声,当他们看到漫天飞舞的纸钱和随风飘扬的招魂幡,他们都将目光投向身穿素白衣甲的常葳等人。

原来那个伤得很严重的年轻女将军,就是京中被人传了许多污言秽语的屯田将军常葳。

他们想起了最近官学学生给他们读的报纸。

常葳见到两广逃难的百姓,入两广查案,被永嘉侯和六安侯追杀,几近死亡,终于将证据交给了安南行省朱标。

报纸上满篇的文字,他们并未有太多实感。

当看到了盖着大明旗帜的骨灰盒,看到了常葳等人身上的伤和脸上的泪水,他们才明白了文字中所写的功劳,和功劳背后的付出。

这一刻,百姓的心被触动,脸上也不由被泪水打湿。

他们口中的万岁,也换成了“魂兮归来”和“回家了”。现场热烈的气氛变得哀伤至极。

常葳用没有绑着绷带的那只手擦了擦脸上的眼泪,看向道路两旁为自己这群陌生人哭泣的百姓们,一时心中既感动又迷茫。

“葳葳,好好看着他们。”常遇春陪伴在常葳身边,没有走在护卫御驾的武将中,“爹放不开屯田的事,就是这个原因。”

常葳使劲揉了揉眼睛,在点头的时候,泪水又控制不住地流了出来,索性不擦了。

在百姓的哭声中,哀乐停下,队伍继续前行。

朱元璋没有回车里;一身戎装的马秀英从车里骑马出来,亮出了秀英夫人的旗帜。

皇后马秀英和太子朱标骑着马,陪伴在大明皇帝朱元璋左右;

朱元璋和马秀英的儿子,朱标的弟弟们,大明的二皇子朱樉、三皇子朱棡、四皇子朱棣、五皇子朱棣紧跟其后;

在大明最尊贵的一家人身后,还跟着朱元璋的三位义子,跟着朱元璋的老兄弟们。

一行人,一起迎着朝阳,朝着皇宫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