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助教制度没想到吧(第3/4页)

陈标叹气,道:“周叔叔,徐叔叔和汤叔叔有话带给你。”

周德兴捂住耳朵:“我不想听。”

陈标道:“徐叔叔说,让你读书你不肯读,现在被儿子教读书,开心吗?汤叔叔说,没想到吧,我们几兄弟就你一个是文盲,孤立你。”

周德兴气得差点跳起来:“这两个混账!老子迟早要揍死他们!”

周骥开心道:“老师,我爹他骂人!是不是违反了纪律,可不可以揍他!”

跃跃欲试,跃跃欲试!

周德兴:“……?!”

陈标看了一眼满脸怀疑人生的周德兴,道:“今天给他们一点时间消化此事,明日再说。”

周骥遗憾道:“好。”

他清了清嗓子,对自家老爹道:“爹,你可要认真学习。我教书非常严格,不会手下留情。”

周德兴开始心梗。

他的儿子以前是个被宠坏的纨绔,刚进应天小学的时候成绩倒数,经常拿成绩单回来就挨揍。

现在……风水轮流转?

你这个儿子岂敢揍你爹!!!

将领扫盲班在八月十五中秋节之后正式开班,实行助教一对一帮扶教学制度,助教皆由他们的子女、妻子等亲属担任。

如果那个人无亲无故,或者亲故都不识字,那就找一个和他关系最不好的人担任助教。

来啊,互相伤害啊。

将领们都哭了,不需要再教育的将领们笑出了猪叫声。

朱元璋偷偷摸摸来旁观了几堂课,每次旁观完都笑疼一次肚子。

其他文臣们轮流来将领扫盲课帮陈标减轻负担。他们每次来上课,都要做好久不笑场的心理准备。

损,太损了。

标儿这小脑袋里究竟装了多少好主意?

正在广西喂蚊子的刘基在一个月后才得知此事。他得知此事后,感叹道:“标儿‘小军师’的‘小’字该摘掉了。观这天底下,还有谁比标儿更适合‘军师’之名?”

徐达点燃驱蚊的草药:“你口中的军师,难道就是足够损吗?”

刘基道:“不是损,是聪明。你能想到标儿会如此做?你能想到比标儿现在做的事更能调动将领学习积极性的办法?”

徐达失笑:“我想不到。我只知道,出来打仗后荒废了读书的汤和现在正在悬梁刺股,挑灯夜读,生怕下次考试没过关,被主公丢去扫盲班。”

刘基遗憾道:“你怎么通过了考试?我就没见过你读书。”

徐达道:“我读书都在晚上睡前读,你没见过正常。标儿以前读书的时候,笔记都会分我、汤和、周德兴一份,我们和主公一样,都被标儿教导过。只不过周德兴学不进去,直接跑了;汤和学习拖拖拉拉,学一阵子,荒废一阵子;只有我和主公坚持了下来。”

刘基道:“有标儿手把手教,周德兴还不好好学习。怪不得他比你和汤和职位低很多。”

听了刘基的毒舌,徐达笑了笑,没说话。

没什么好辩驳的,事实就是如此。

周骥以前那副烂性子,周德兴老说是自己出外打仗管不了,但他却看着,周骥完全遗传了周德兴的懒惰和容易得意忘形。

周德兴仗着自己是主公发小,就算不懂得那些大道理,主公也能保他几代人富贵。徐达和汤和则越发低调谨慎。

“周德兴那副性子,如若不改,将来必有大祸。”徐达道,“不过有标儿在,他要酿成大祸就难啰。不能亲眼看见他被自己看不起的儿子教训,真遗憾。”

刘基点头。如此乐子,不能亲眼看到,真是太遗憾了。

“张昶还在应天吧?他官倒是越做越高了。师兄和朱允升先生都去军营执掌教化,不知道现在是何人看着他。”刘基叹气,“真想回应天和他过几招。徐元帅,你能不能再努力一些?”

徐达翻白眼:“在努力了在努力了。”

我一个稳健派身边跟了一个激进的谋士,真的太难了!

……

应天因将领扫盲班更加热闹,街头巷尾都在说这件事。

外来的行商好奇地询问那“陈先生”究竟是何等神仙人物,居然能做出如此大胆的事。

当知道“陈先生”就是应天小学的“陈小先生”后,陈标的名声再次随着行商的商队,传遍大江南北。

民间传说,陈标是“文曲星下凡”;民间还传说,陈标是“诸葛武侯转世”,即使陈标和诸葛武侯八竿子打不着。

只能说,在百姓心中,即使历史中有许多神仙般的人物,对诸葛武侯的好感度也数一数二。

民间甚至有了一句顺口溜,“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陈军师”。

陈标听闻这个顺口溜后傻了许久。

朱元璋的渡江直取应天府都变成他出谋划策了,那时候他还没出生呢!民间传说就离谱!

应天上下皆为此事喜笑颜开的时候,有三个人笑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