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因材施教也是狂妄(第4/4页)

陈标离开军营的时候,为了让军士们不责怪那些离开的教书先生,也做了自我检讨。

不是教书先生们不愿意教,而是他太想当然。

自己只是一个孩子,他做出再荒诞的事也不会有人斥责他。而且他的身份高贵,就算有人不满也拿他没办法。

可那些教书先生们不是这样。

此话传开之后,那些有些愤愤不平或者惴惴不安的离开的教书先生们心里舒服了许多。

虽然他们心里不舒服也拿陈标没办法,但现在终于有台阶可下,他们也就顺着陈标给的台阶下了,还在外夸奖陈标明事理,确实不愧“小军师”之名。

军士们心中感觉比离开的教书先生们复杂得多。

夜深的时候,他们睡不着觉,和室友们窃窃私语。

“小先生说,这个时代只有有名气的人的事迹能进入书本里,所以那些教书先生们不敢乱来。”

“不只是这样,读书多高贵的事啊,都是别人求着学。那像小先生,他是求着咱们学。我就没见过这样的人。”

“我以前在贼元的县官家当过长工。县官千金聘请举人给自家孩子启蒙,那个老师也算敬业,但从听说过谁敬业到为学生现编一本教材。”

“我听了小先生的话,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我何德何能……”

是啊,我们何德何能?

别说士兵们,就是未来已经肯定能封爵的将领们都如此想。

就算是皇帝,启蒙的时候读的也是那几本书。

朱元璋看着陈标的信,不由感叹:“就算是皇帝读书,也不会有人为皇帝专门编几本教材吧?标儿真的是……”

众多文人武将皆沉默。

陈标没有点明此事的时候,他们也没想到这件事,只感叹陈标很会教学生。

但推广军营基础教育遇到问题,他们疑惑为何他们咬牙从军费里挤出钱粮聘请的教书先生,没有一个达到他们的要求时,陈标只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得到了原因。

这原因让他们惊讶之余不由叹气。

的确如此。

就算是皇帝也没有让人专门为他编写课本,陈标却愿意为根本不认识的、以后也不可能给他提供帮助、甚至将来都不会再见面的将士们量身定做教材。

这样的心境,陈标是真的认为“众生平等”吗?

这就是“神仙”吗?

“标儿……唉。”朱升叹气,“主公,你要派更多的人保护标儿。还有,以后可不能再让标儿去军营了。军营劳累,标儿若是生病,那可如何是好?”

季仁寿皱眉:“主公,能打仗的人那么多,标儿即便有这个本事,也不该让他去。”

朱元璋郁闷道:“你们当我想让他去吗?可标儿决定的事,我能怎么办?”

众人皆无语。

他们就不信,就算“陈国瑞”没用,“朱元璋”下一道诏令,标儿还敢不遵从?

自家主公连“下令”都舍不得,任由标儿在军营吃苦。这种奇葩的溺爱,真是让他们不知道如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