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如何迅速扩充文官(第5/6页)

季仁寿从古籍中找根据:“周时贵族皆是军功封爵,文官也一样。汉时朝廷文官也多有爵位在身,都立下过军功。”

朱升试图从展望未来中说服朱元璋也说服自己:“主公麾下将领将来在主公立国称帝后,都是勋贵高官,都需要主镇一方。可马上得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将来没仗打了,勋贵无所事事定会滋扰百姓。主公定是要好好教导他们才行。”

朱升越说越觉得有道理。

可不是吗!这群大字不识的大老粗们没仗打之后,说不准会变成大号混混!一定要让他们读书明志!

朱元璋非常赞同。他决定轮流让武将们来应天陪他识字读书,处理庶务。

大家都是泥腿子出身,头一回做官,一起学习一起努力嘛。先从本就识字的武将开始培养!

李善长松了一口气,看来自己不会在大明朝建立之前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他放松地笑道:“主公,我听标儿说,燕乾燕将军家中其实是耕读世家?祖上是龙图学士?如燕将军这等投笔从戎的武将应该不少。主公何不筛选一下武将的出身和家世,让他们退伍从文?即便他们想继续打仗,也可学常将军啊。”

常将军的“模式”非常成功,李善长非常有信心。

朱元璋点头:“燕乾、花云、康茂才三人都处理过庶务,能将庶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可以转为文职。我义子李文忠、朱文正、陈英读书也很厉害,为标儿一手教导。他们可以身兼文官之职。”

三位大文人齐齐道:“主公,请立刻下令!”

朱元璋立刻下令,李文忠、朱文正、陈英身上多了一个文官职位,给他们安排的文官被调到了急需文官的地方。

李文忠、朱文正和陈英看到朱元璋的亲笔书信,都露出了茫然的神色。

什么叫做“既然你们识字,那你们自己当文官,文武配合更默契”?我们就算识字、就算能当文官,但我们只有一个人,分身乏术啊!

李文忠:“我去,义父,舅舅,你……我……我要不要装病?”

朱文正:“累了,毁灭吧,我这就反了四叔,让标儿当主公。”

陈英叹了口气,老老实实和知府做工作交接,询问知府的工作该如何做。

朱元璋看了一眼三位义子的回信,特别是朱文正那言辞激烈的抱怨,默默将回信丢到了炭盆里。

回信烧了,就当没看见。

燕乾、花云和康茂才接到调令,回到了应天。

他们回来时是被朱元璋骗回来。三人还以为朱元璋有什么重要的任务要交给他们,比如北上攻打大元,或者西进去打明夏之类。

结果朱元璋直接接触了三人的军中职务,送给三人一套文人长袍。

花云当即哭出来:“主公,是云哪里做得不对吗!”

康茂才更是心中惶恐。难道因为他和陈友谅有过旧情,所以主公终于想起来秋后算账了?

只有燕乾若有所思。他跟随陈标的时候,听陈标抱怨过“陈国瑞”说文臣不够的事。

朱元璋赶紧把伏地痛哭的花云扶起来,道:“你们没有哪里做得不对,只是我麾下文臣太少,你们都是出身耕读世家,会读书习字,通晓经义,所以让你们暂时当一段时间的文官。待需要的时候,你们还是会随我披甲上阵。”

燕乾心中叹气。果然,他没猜错。

燕乾和康茂才都同时跪地,接下了文人长袍。

只有花云愣在那里,半晌说不出话来。

花云指着自己的络腮胡子大黑脸:“我?文官?主公,你不是消遣我?”

朱元璋道:“我消遣你做什么?你当初在应天,不是干得很好吗?”

花云的泪顿时飚得更厉害了:“主公!请别提应天的事!你知道我掉了多少头发吗!主公,这文臣,请另请高明,我做不来!我不当将军,重新给你当护卫成不成?”

朱元璋严肃道:“我不缺亲卫,只缺文臣。你还当我是主公,就给我老老实实当文臣去!”

花云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仿佛朱元璋不是让他当文臣,而是要了他的命似的。

一个粗黑汉子哭成了这副可怜的模样,看得燕乾和康茂才都不忍心了。

两人移开视线,看不到就当自己没看到,这样就能忍心。

突然从武将变成文臣,不能在战场上建功立业,而是要在文书间案牍劳形,他们二人其实也不愿意。

所以看见比他们更不愿意的花云也与他们一同当文官,他们心情就好多了。

花云曾经是朱元璋的宿卫统领,对朱元璋的忠心程度日月可昭。所以,他哭得再伤心,朱元璋下令,他也只能遵从。

花云将家眷接到应天,抱着夫人又大哭了一场。

花文逊专门请假从驻地赶回来,给花云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