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女学和李文忠婚事(第3/4页)

朱元璋心中的膈应终于散了一些。

丁普郎和傅友德归服朱元璋后,胡廷瑞就是陈友谅麾下最后一员徐寿辉旧部大将。现在为陈友谅领兵的都是陈友谅旧部和亲戚,他几乎已经与徐寿辉势力剥离。

胡廷瑞的归顺极具政治和战略意义。自此,陈友谅非嫡系将领几乎望风而降,朱元璋不废一兵一卒,便轻松蚕食陈友谅从徐寿辉手中继承的领地。

陈友谅发现现状后,就将徐寿辉旧部手中兵力收拢到嫡系将领手中,放弃部分领地,在武昌团成一个刺猬球。

陈友谅气数未尽。朱元璋没有大船,在水战上较为弱势。

因此朱元璋和陈友谅的战争,进入短暂的休战期。

朱元璋在应天继续发展经济,时常去其他领地巡视和监督井田制的推进,并执行新的商税政策和教化政策。

应天小学的黑板随着朱元璋的脚步,传遍了朱元璋的领地。

只是一块小小的不起眼的黑板,居然让朱元璋麾下书院的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之后,黑板被商人们带到了华夏南北,带上了远航的海船,带到了海外,传遍了世界各地。

海外对华夏最了解的事,除了马可波罗在游记中写的遍地黄金,就是华夏人的学校里早就用上了黑板,一个老师可以教导非常多的学生。

那华夏人一定很有知识,是智慧的民族。

没打仗了,自家爹娘还是时常出差。

陈标看着已经会走路的狗弟弟猫弟弟,惆怅极了。

他爹本来说,等狗弟弟猫弟弟满周岁就取一个正式的名字。

但他爹太忙,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又说没灵感。

于是他的四弟五弟还是狗弟弟猫弟弟,没有正式的名字。

陈标想着他爹说“下次一定”,看着狗弟弟猫弟弟的眼神充满怜惜。

不知道他的四弟五弟什么时候才能有大名。这个爹真的太坑了。

更坑的是,整个陈家除了陈标自己,连马秀英都没觉得晚给陈狗儿陈猫儿取大名有什么问题。

不见他表兄李文忠叫了十几年的李保儿,才有了一个正式的大名?

双胎难养活,贱名好养活,没什么问题。

陈标见家里没有人站在他那边,只能摸了摸两个弟弟的小脸蛋,悲伤地告诉弟弟们,大哥帮不了他们。

陈猫儿蹭了蹭陈标的手心,乖巧极了。

狗弟弟抓着陈标的手晃来晃去,并试图顺着陈标的手臂往上爬,凸显一个何为活泼过头的狗子。

陈标制止住狗弟弟顺着胳膊往上爬的举动,哭笑不得把四弟推了个倒仰:“等你长大了,恐怕比老二老三还令我头疼。”

陈狗儿被推倒了也不生气哭闹。他在床上滚来滚去,抓住什么都能玩,精力充沛无比。

陈猫儿则打了个哈欠,靠近陈标,依偎在陈标身边沉沉睡去。

“大哥!我们回来啦!”

“嘘,小声点,五弟刚睡着。”

“哦,大哥!我们回来啦!!”

“……”

陈猫儿被吵醒,呜咽着哭出了声。

陈猫儿一呜咽,正玩得脚丫玩得开心的陈狗儿也跟着嚎。

而故意吵醒弟弟的坏哥哥陈樉、陈棡则拍手大笑。

陈标按着额头,半晌无语。

又是弟飞弟跳弟吵弟闹的疲惫一天。

陈标筋疲力尽,正好又到秋日,气候凉爽,他便和表兄李文忠去视察城郊工匠场,看看水泥的制作情况。

李文忠此番回应天,是为了成亲。

朱文正接到洪都的妻子宋氏生了一个大胖小子,李贞终于对儿子的婚事上了心。

李贞原本想着在自家村里寻一个知根知底的老乡。

朱元璋当皇帝后,李贞就是外戚。

李贞书读得不多,戏曲看得不少。在戏曲中,外戚飞扬跋扈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所以李贞不仅自己十分低调,也不愿意让李文忠娶家世太良好的女子,以免将来卷入朝堂纷争。

因此朱元璋给李文忠选的文臣武将之女,都被李贞婉拒了。李贞铁了心要给李文忠选个农妇。

李文忠这样一个在战场上屡立战功,已经有名将之风的年轻将领,得知此事差点哭出声。

还好在马秀英劝说下,李贞最终同意给李文忠选一个耕读世家的小家碧玉。那女子长相不错,读过几本书,勉强算得上知书达理。

李文忠虽然羡慕朱文正有如此美好的妻子,但小家碧玉也比农妇好多了,他便认了。

不过同龄兄弟之间难免攀比,他心里还是十分难受。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连自家爹娘都劝不动,陈标作为晚辈,无法对李贞的决定指手画脚。

他只能陪伴在犯了婚前恐惧症的李文忠身边,每日带着李文忠去看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转移李文忠的注意力。

陈标本以为,水泥这么厉害的东西,一定能让李文忠的注意力从娶妻上转移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