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第3/3页)

宋濂板着脸道:“若我们不去,朱元璋身边只有小人,对我等岂不是更不利?还是说,伯温兄你真的相信结束乱世的是张士诚?”

刘基眼眸抖动了几下,深深叹了口气。

论治学,他不如宋濂;论谋略和对天下大势的把握,他自认为远超于宋濂。

宋濂都能看出的事,他怎么看不出?

若接下来没有新的雄主出现,结束乱世的人,只能是朱元璋了。

这个元末乱世并起的群雄们,怎么都这么……不太行啊。朱元璋居然是矮子中的高个子了?刘基对如今局势分外不满。

刘基见劝不动宋濂和王袆,便转向刚从福建建宁避乱回来的叶琛。

叶琛一直随元将石抹宜孙在处州镇压红巾军。今年,朱元璋攻破了处州,叶琛跟着石抹宜孙败逃福建建宁,现在才辗转回到浙东。

刘基同样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你今年刚和朱元璋打过仗,怎么现在就要包袱款款投靠朱元璋去了?

叶琛表情比宋濂那张学究脸更严肃:“我与朱元璋交战后,深知朱元璋若无人规劝,其麾下军士可能会祸害百姓苍生。他一纸政令自绝于天下正统文人,更令我坚信这一点。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我今奔向虎穴,舍身约束猛虎。若能成,自是大功德一件;若不能,伯温兄你也能下定决心投靠他人。”

宋濂看了一眼叶琛,眼神幽深。

叶琛回看,表情还是那么正义凛然。

王袆使劲点头:“刘兄,你有卧龙张良之才。无论哪个雄主得到你,都能有一飞冲天之势。若朱元璋杀了我们,全天下文人对朱元璋心灰意冷,你再投靠他人,定能奠定新的天下大局。”

宋濂眨了眨眼,收回幽深的眼神:“没错。伯温,我们的家人就拜托你了。”

看着三人的殷殷期盼和毅然决然的神情,刘基心中感慨万千,敬佩不已。

他拱手弯腰,斩钉截铁道:“基,断不负所托!”

刘基走了,宋濂、王袆、叶琛三人出发了。

三人在马背上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同时侧过脸,不看对方。

宋濂,朱子嫡传。

他将在明朝建国后为朱熹敌对文人,浙东金华学派唐仲友做传,为唐仲友正名。朱子门人悉数收购宋濂所作《唐仲友补传》并销毁。但宋濂仍旧锲而不舍坚称真儒价值在于积极治世,而非空谈性理。

王袆,祖父、父亲、他,王家祖孙三代皆为朱子嫡传。

明朝建国后,王袆盛赞朱熹敌对文人唐仲友的帝王之术为“圣贤之所以为道者”。

他还在看到浙东学派金华学派创始人吕祖谦其血统后继无人,自学继承了吕祖谦道统,为吕祖谦续编《大事记》一百卷。

叶琛……

咳,永嘉学派集大成者水心先生叶适,祖籍浙江处州(今丽水)。叶琛正好是浙江处州人。

三人侧过脸尴尬了一会儿,不知道谁先把脸转回来,而后相视纷纷大笑。

宋濂率先拱手:“经制之学。”

经制之学由唐仲友首创,反对空谈学问,希望将儒家经典用于实践。

叶琛笑着拱手:“功利之学。”

水心居士事功学派,懂的都懂。

王袆连连拱手:“不主一说,兼理、心、事功之学。”

宋濂摇头,叶琛大笑,异口同声道:“定是师承吕成公。”

三人扬鞭纵马,笑声随着马蹄踏出的尘埃高高扬起。

……

朱元璋并不知道,本来在正史中,他在强征“浙东四先生”前,军中几乎没有有名文人,有名的文人全部都投靠张士诚去了。

而现在,他得罪了天下大部分文人,却居然有文人主动包袱款款来投奔他。

本文主角陈标更不知道。

陈文正是个闲不住的人。他留在应天后,日日带着陈标出门玩。

今日,他们居然见到了有人欺男霸女,高兴极了。

陈文正二话不说冲了上去,上下左右一通王八拳,将对方打倒在地。

哪知道打了小的来了老的,一个中年黑脸汉子带着一队军士冲了过来,把陈标吓得直跳脚。

正好李善长带着几个将领抱着一堆书路过。陈标大喊:“李叔!救我!那个黑脸叔叔要揍我!”

李善长把书一丢,挽起袖子就冲了过来:“常遇春!你发什么疯!居然敢动标儿!”

刚回应天的常遇春:“?”

然后,朱元璋麾下第一猛将常遇春常十万,被朱元璋麾下第一文臣李善长一把抓住脑袋顶,扣在了地上。

跟着李善长过来的众位将领:“……”

常遇春带来的一众军士:“……”

正抱在一起你踹我我踹你满地乱滚的蓝玉和陈文正:“……”

陈标下巴“嘎吱”一声,差点因为嘴张太大而脱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