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98(第2/3页)

只是打主意归打主意,用水方便归方便,农村人看重亲戚同族关系,喜欢族群而居,尤其还爱热闹,加上这年代起房子不是件容易的事,家家户户的房子都是住了几十年的,轻易不动土,因此也就没什么人把房子修到溪口这边来。

少有的那个意外叫杜星纬。

眼下,可能是陈辰给的理由充足的让人无法反驳、加上刘冬雪劝,所以陈建业最后还是同意了,决定就把房子修在溪口那边。

等这个决定传到陈家其他人耳朵里,大家都有些惊讶,等听完理由,齐齐就静默了,再仔细一琢磨……

这事妙啊!

除了距离村里稍远了点,其它基本无可挑剔啊!

陈建军手里也有块地在溪口那边,只是比陈建业那块地距离村里更近些,也不知道他们一家人怎么商量的,最后竟也决定修在那边。

陈家人一想觉得可行,虽然到时候两家不像现在这么不出院子就能听得见喊声,可也没有离的特别远,四舍五入也是住一块了!

倒是老大陈建党那边……

老大家也拿出了几块地,可王桂枝不太舍得当下的房子。怎么说呢?虽然眼下这房子不太够住,但实际上也没有特别破,住个七八年完全不成问题。

要是真的重新修了搬运了,那这边的房子不就荒废了?房子是要人住的,不然破败起来就非常快。

王桂枝想着老二老三家都修的远,他们就最好修的距离老房子近些,这样老房子也不用荒废。可想的挺好,现实条件却不允许,他们手里能拿出来合适当地基的地……都距离如今住的地方有些远。

这可就叫人犯难了。

实际上不止王桂枝一个人觉得都搬走了可惜,但架不住他们想要住楼房的渴望、加上现在的房子的确住不太开,两厢结合下就下定决心要修新房了!

那这怎么着才能多全齐美呢?

最后大家商量来商量去,决定干脆就把老大家都房子修在原地。

老二老三已经挑选好地基了,先把他们两家的房子修起来,等他们搬出去之后再把两家的房子推倒,然后再起老大家的房子。

别看两家原先的房子不大,可实际上两家的自留地都不小,合并在一起修个水泥房是绰绰有余的,哪怕圈个大点儿的自留地,也还有剩余。等老大家搬进新房后,那份余下的地以及老大家现在住的旧房子又重新推掉修成厂房,这样一来厂房就在老大家隔壁,照看起来也方便。

至于这其中老二老三家的地都归了老大家也不要紧,这就当是他们出了厂房的地,之后修厂房的钱再由老大家全出,而厂房最后不属个人,而是属于陈氏。

当然,这样的协商并不一定百分百公平,总会有人吃点亏。可这些都是陈家人的事嘛,陈家人也不爱跟自己人计较谁占便宜谁亏了的这一点儿。

大家都觉得这个方案非常好,完全没有任何意见。

这集思广益后协商出来的主意,对此陈辰也觉得挺好。

修过房子的地没有普通地那么肥沃,用心整也要两三年才能肥起来,要是直接拿来修房子,其实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地基都选出来了,那之后就是着手修房子了,此时大家的意见形成了高度统一——全都要修成水泥楼房!

别问,问就是爱时髦!

这水泥楼房,那可是城里人才住的!这几层高的水泥楼房,那可是省城的人才住的!

自家要是修座省城人住的楼房,那这十里八乡的谁不高看一眼?

只是村里修房子一向都是修木房子,水泥的房子还真没人会修,这样一来就不能请村里的工匠来了。

只能去县里请人修。

八十四年永兴县的房子还没炒起来,也没有专业的建筑公司,甚至就连普通的小建筑队都很稀少,这样一来这件事就比较难办了。

“总不能我们自己修吧?”陈建军嚷嚷着。

“爸你会啊?”陈前说:“这修水泥房里头的名堂可多着呢,我之前听人说,要是这柱子或者房梁固定的位置不对,这房子就很容易塌,我们自己住里头可不安全。”

陈建军瞪他一眼,“你爹我不知道?要你说?”

陈前啧一声,“我只是提醒提醒,反正这房子得要找人家修过的人来修。”

“是得找有经验的,最好是那种老师傅。”陈建党说:“不过究竟去哪里找得好好想想。”

大家对这些事真不了解,也就有些无所适从。

陈辰也不熟,穿来至今他都没跟这方面的人打过交道,加上不是后世,连上网搜都不行。

最后大家讨论一阵,陈辰思来想去才提议说:“我去找县里人打听打听,他们说不准能知道。”

李氏闻言就道:“我看这样行!他们常在县里,知道的肯定比我们乡下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