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1995·冬 ◇(第3/5页)
-
下山,青栀对青豆说,“大哥长得和二哥完全不一样呢。不过,第一次见面不陌生,像亲人。”
青豆纠正:“我们就是亲人。”
青栀捂嘴,嘻嘻哈哈掩饰失言:“那为什么他不下来啊?是和尚不可以下山吗?”
“可以吧。”青豆来过山上几趟,见过住持,挺好说话的老光头。
“那为什么?”
“可能是他不想下来吧。”青豆这样说。
“哦。”青栀还是不解,“那娘怎么不上来?”
“可能是她不想上山。”
“骗人!她明明就想。”她们出发往镇上去,吴会萍的目光一路追着,直到石子路尽头。
青豆不再说话,青栀也懒得问。她欢天喜剥橘子,到家还懂事地分给堂侄子。蓉蓉好奇,拉青栀问大哥在山上过得怎么样啊?
青栀想了想,形容道:“像天上的人。”
-
青豆家的黑白电视转卖给了大伯,前几年看到还挺新的,这几年折腾旧了。青豆重逢这台电视,脑子里冒出了个拟人比喻:一转眼,连电视都老了。
大年三十,不少乡亲聚在电视机前,蹭春晚看。
中间信号没了,全屏雪花,青松爬上房顶调节天线,青豆则裹紧袄子,抱着烫壶,摇晃身体取暖,听邻居吹牛皮说当年。
她差点忘了自己曾经多么恐惧这里。
烟花爆竹声中,她幸福得像一颗躺在豆荚里的小青豆。
大年初一,青豆一家跟着吴会萍去了趟外婆家,可远可远了,路上颠簸了一个多小时。吴家不愧是养出吴会萍的家庭,各个都比较闷,不会说普通话。由于老人走了,兄弟姊妹之间关系有点散,只有进城上过中专的二姨能说上几句话。
大家生疏,表兄妹们比南城不常说话的邻居还要陌生。傍晚回到大伯家,蓉蓉松了口气,才延续上热闹的过年气氛。
青松低声调侃:“现在知道我去你家的感觉了吧。”
每年初一,他都要做好心理武装,去蓉蓉父母家走亲戚。
去她家真是上刑。买什么都不合适,贵了是充大款,不合他们这便宜身价,便宜一点聊表心意,又像不拿人家当回事。那感觉,生不如死,和上学读书差不多。
今年也是青松婚后过得最没负担的一个年。他哄蓉蓉,以后都回来过年好不好?
蓉蓉把包袱抛给东东,“以后都回来过年,好吗?”
青栀有情绪,大声抢答:“不要!不要回来了!”她已经没有朋友了!她再也不要看见那些人了。
闹闹腾腾,又到晚饭。
一到弄饭,蓉蓉就有些局促,村里没有不会做活的女人,要是女人不会弄,那么男人是要被看不起的。吴会萍不让她帮忙,她不好意思,伺候在吴会萍、大伯母和嫂嫂身后,时刻准备搭把手,做做面子工程。
活可以不会做,人不可以不懂事。
吃饭前,青豆站门口听青栀嘀咕了一声,村里居然有汽车。
青豆先没在意,等吃完,转悠着收拾碗筷,进进出出好几回,老远望见扎眼的坐标灯,心底莫名其妙敲响一声惊锣——不会吧?
顾弈确实跟她提过一嘴,年前要拿车,还约她一起去南城新开的倾城咖啡馆喝咖啡。青豆对车不感兴趣,但想去喝咖啡。某次冯珊珊约冯蓉蓉喝咖啡,蓉蓉顺道带上了青豆。
那绝对是青豆最小布尔乔亚的一个下午。
只是考完之后,青豆有些忙,很快回了乡下,没见到顾弈的桑塔纳,也没喝到咖啡。
此刻见到车,她难免要跟遥远的顾弈联想在一起。
-
乡村地广人稀,扎眼的车灯像星星掉在地上,非常醒目。青豆大伯家距离车约莫一公里,什么也看不清,但青豆就像看见了顾弈的脸一样,惊得捂心口。
不会吧?
不会吧......
她每往车那挪几米,心里便要嘀咕一句,一声一声,一步一步,石子咯吱咯吱,在脚下冉冉生烟。
顾弈长身鹤立,拽得二五八万,感知到人走近,也不回头,牵起一侧唇角,低头挡风点烟。
邓丽君的《何日君再来》仿佛从天外唱响,“来来来喝完这杯再说吧,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停唱阳关叠......”
青豆越走越近,越来越清晰,顾弈一动,让她有一种撩开电影幕布、走到定格剧照的错觉。
距离五米,两人对视上。
车灯穿过夜幕,铺上一条缥缈的云梯。他开了三百多公里车,她走了一公里路,两人物理上越来越近,像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画面美了点,但一开口,一点也不美。
青豆:“你有病啊。”
“......”顾弈鼻腔喷出股烟雾,两指衔烟,指了指几十米外的她家,“我没想你在你伯伯家吃饭。”
“你怎么来了?”她被他震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