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振兴燕国民生【七】(第3/6页)

这时朝廷的百官们都纷纷担忧起来,就算这十万百姓没有什么兵器,但他们聚集在一起哪怕拿根棍子也是能够凝聚成一股反势威胁其他地方的安宁。

尤其是江淮地区,还住着不少的皇亲,就连京城的皇亲们都上请愿书,请陛下支援江淮一带,因为他们的家人还在那里。

甚至还有人以某某老王爷是陛下的皇叔公的名义,希望容铮赶紧派兵出去讨伐这股叛军。

反正这些贱民和造反后裔都是一伙的,陛下完全不用对他们客气,用天拿命宰了就完事了。

连百官们都纷纷请愿陛下早点做出反应,不要一拖再拖了,因为江林农民叛军已经非常不耐烦了。与此同时外面的各地的百姓们听说此事后,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了。

没读过书的人都觉得这次起义十分的荒唐。

于是,各地的茶馆小摊上,各路的商人,各路的当地百姓都开始议论纷纷起来:“陛下登基还不到一年就有人起义,你说江林那帮人脑子是不是有病?”

“我听说是江林那边的官吏逼得人没法活了,所以就跟着梁皇后裔造反了。”

“什么梁皇后裔,都什么陈年旧事了,现在真是什么人都敢自称梁朝后裔。”

“当今天子对我们百姓恩德深重,不仅减了盐价,打击了黑盐恶势力,还让允许小老百姓经营盐场,这可是历朝历代都没有的好事。”

“就是说啊!现在我们大燕的盐已经改良到盐多过米了,我们至少不用再为柴米油盐的盐烦恼了,反正我真是想不通那帮造反的人,凰皋初年,这一年还没过去,陛下就完成了多少民生大计,她总得需要时间去处理每一个地方。”

“要我说江林那些人还在喊女人当家为祸天下不可原谅,如果这话说的是我家母老虎我还觉得有几分对,但是说陛下,我看他们是不知死活。”

“陛下最近似乎也非常为难的样子。”

“能不为难吗!我就怕陛下伤心难过,怕她因为江林那帮笨蛋们而对全天下百姓失望,然后不管我们了。”

“不会吧!!!”好几个百姓惊呼起来。

虽说是猜想还没有验证,但也足以吓得所有百姓够呛的了。

尤其是十三地八城的新兵,文武总督,赵思齐和常子龙,他们早就被手下这三万人给烦的要闭门不出了。

常子龙也终于知道为什么他当初那么讨人嫌了,敢情这帮请战的小崽子们压根只注意到眼前的是是非非而不知道长远大计。

要不是陛下派他来管理这些年轻气盛的家伙,他早就想走的远远的了。

赵思齐也无奈起来,明明他们都还是刚满十八岁的人,为什么要管三万多比他们年纪还小一点的少年们?而且经过一年的训练,再加上军粮水果的补充,使得他手下三万多少年蹭蹭的一个个长高,所有人都跟雨后春笋一样忽然就拔尖了。

个子是高了,但脑袋还是空空的。

这帮新兵还在闹要上战场,要杀叛军,常子龙被吵了三天,最后他决定加大训练量,练死这帮小兔崽子们。

果然这招非常的管用,只不过却治标不治本。

于是常子龙将这事上报给了容铮。

容铮听说自己特地留在十三城八地的潜力军们,因为叛军闹起来了。

她立即写信给众人,希望他们先做好眼下的本分,等以后有的是机会让他们建功立业。

这封信下了十三城八地,不得不说十分管用,新兵们也不闹了,他们开始铆足劲训练自己,训练结束后,铆足劲地吃饭,尽量让自己的身体多强壮点,等以后能为陛下上战场建功立业。

容铮再次得知此事的时候,连她都不得不感叹,个人魅力似乎远比宣传口号更来的有号召力。

她不反对个人崇拜,但也得警惕有些人盲目将她神化了。

容铮开始为这个头疼起来。

千秋燕和她打开最后的心结后,她便建议道:“你与其头疼有人因为你行差踏错,倒不如你亲自来引导他们走向正途。”

“那依燕儿之见?”容铮顿时笑着问她道。

千秋燕道:“自然是你尽快对江林地区做出反应,然后将那名梁皇后裔给抓起来。”

容铮却有意道:“如果我再拖几天呢?”

千秋燕唯有无奈道:“那我也只好妇唱妇随了。看来后宫有的忙了。”

“你若是不喜欢那些想插手前朝事务的宗妇,尽管打发就是了。”容铮也不想闲杂人来烦自己的老婆,她每天早朝处理事务累死累活就算了,怎么还能让老婆跟着一起受苦。

千秋燕却摇摇头道:“恰恰相反,宗妇们非但不能够置之不理,反而还得给她们发出一个信号。”

容铮当然是选择支持她的。这一刻两人再次找到许久不见的那份默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