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太子爱民如子(第2/4页)
大燕的百姓们在听书馆内,听着说书人讲起此事:“如今太子殿下要背负七万人性命,真是被敌军反咬一口,防不胜防。”
“舆国舆人,果然是蛮夷,蛮夷啊!他们根本就没有人性可言!”
在场的读书人也纷纷道:“太子明贤之风素有美名,她为了镇口城百姓投入大量的资金,便是为了解决西北山民的生存问题,我们相信太子殿下不会放弃山民们的!”
而另一个读书人却道:“如果放弃也是无奈之举,我们都不能责怪太子殿下。”
最后那个读书人气得脸色通红:“能用条件交换出山民,为什么不救?太子殿下如果不救我们还看不起她了!以后我们都不支持她了。”
听的百姓们纷纷义愤填膺道:“这些舆狗实在太可恶了,他们就是要让太子殿下下不来台,给她制造麻烦。”
“这救不是,不救也不是,太子殿下该怎么办?”
“陛下本来就不喜欢太子殿下,他会不会趁机...。”
“好了都别说了,我们不是有天降奇兵,根本不需要怕那些舆狗。”
“那就能救多少就救多少,救不了也听天由命了!”
“话不能这么说,舆狗挟持了我们燕人,不救他们的话,当初舆狗打过来的地方如果变成是我们这些地方,拿我们当人质,你说不救,岂不是寒了所有燕人的心。”
于是,所有百姓都认为该救,所有的百姓也为太子殿下面临这个难题而担忧。
就连朝廷百官也在记得团团转。
如今京城士子圈内,以林殊为首的人大部分已经被安排到河间府去了,剩下的还是林殊。
林殊聚集大家为太子想策,总共定了三策,那就是先安抚,暂时退一步,最后反击。
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他们通过黄禹直接上交到容铮手里,不知不觉林殊等读书人也有了和容铮直线的渠道献策了。
这也是林殊为何留在京城一直默默地等待太子回复的原因。
然后没出一天,黄禹果然亲自带信过来,只不过这一次黄禹是来警告林殊的,他特地道:“殿下珍惜你的才华,也不是让你这个时候自不量力迎头而上,林公子,您给咱家听清楚了,万事莫要强出头。”
黄禹说完就离开了,只剩下林殊看了太子亲手写的信后,他不再参与此事,他认为自己应该往其他方面出力,而不只是西北,毕竟大燕可不止一个西北,各地还有不同地区的百姓需要治理。
而士子们见林殊被太子殿下警告了,他们纷纷不解起来:“林兄,太子殿下为何在这个时候拒绝我等?难不成她并看不上我们的献策。”
话出,林殊就亲自跟他们解释道:“很简单,太子殿下心胸宽广,她在意的不止一处百姓,这大燕还有更多的百姓需要我们这些人去提供治理改善民生的计策,我们眼下应该着重先在这一点下手。”
然后他又提醒大家在没有入朝为官时,他们不能在西北这件事落得口风。因为他们已经开始被人盯着了,现在这个时候正好枪打出头鸟,他们不要这个时候上去被人抓到把柄,以此造成损失。
这些士子们被说服后,他们也赞成此说法。
只不过大家心里都在打鼓,太子殿下如今面对这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的境况,她该如何解决?
明明燕军已经在前方全面碾压舆军的优势,甚至消灭舆军都是时间的问题。现在好了,那七万山民反而成为舆军苟延残喘的机会。
就在大家痛恨舆军卑鄙无耻的行为时,朝廷的百官也认为既然他们是战胜一方就绝不能像舆军妥协,这是舆军的一个试探,这次他们答应了,下次自己人就会陷入被动的状态,而宋闯会因为山民不断提出过分的要求。到时候不仅对不起在前线牺牲的燕军,更对不起那些幸存者!
这是大燕最不能容忍的地方。
同样,七万山民的性命非同小可,朝廷也不能让山民们给舆军陪葬,否则燕国没有保护好这七万山民也会让燕国民心大落,对朝廷的管教产生动摇。
到时候可不是简单的安抚,改善民生能解决的。
百官们第一次因为宋闯都开始同仇敌忾,团结在一起。
这个时候容铮看见葛秋请示亲自上战场,以他为主去跟宋闯谈判,如果不成功也是他葛秋的事情。
刘进是这样,其他人都是这样的。
甚至是武将都愿意背负骂名,只为了这一次既不能独断,也不能让步的局势。
容铮看着这些人难得齐心一次,他们愿意为君负担倒是令她感动,但眼下她必须做出一个反应了。
于是,容铮在大家的注视下亲自发了一封不再是劝降,而是协议书协商拟定书让燕谈判军师送到宋闯手里。
容铮的这个举动顿时举朝震惊起来,对大臣们来说太子殿下此举分明是有妥协的成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