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太子怎么应对?(第3/4页)

这也是她支开欢公公的另一个原因。

只要她敢带着欢公公,不会被欢公公发现,迟早也会被太后给盯上。

眼下太后对她都是直接暗地下手,每次都是暗箭伤人,她甚至有理由怀疑当初她的兄长,也就是原太子被她派出去也是另有目的在的。

也许,太后曾经也想过杀了他。

而且可能已经不止一次了。

容铮对死在桃花县的兄长感到有些悲伤,当初她和他的尸体只有一个屏风之远,背后却永远是阴阳两隔。

如今他尸体被老黄公公找了个地方悄悄埋了,也不知道埋在哪里了?

她就有意暗示黄禹有空去桃花县打探此事。

就连黄禹都不怎么清楚之前的太子埋在哪里?他便跟容铮道:“殿下,当初干爹无意间跟黄禹说过,主子最喜欢往高的地方爬,他也有经常登山的爱好,我想也许可以在桃花县的山顶去看看。”

容铮的心微微一颤,她道:“孤接下来会派你去桃花县作为监督粮办的钦差,你找机会暗地里去办。”

黄禹小声道:“诺!”

之后正式监国的第二天,葛秋当场念了这七天来镇口城来往贸易临时收入报给朝廷的大臣听。

“总共三千二百两,出口二千一百两,进口一千一百两。”

大臣们到底是对豪华地方的收入司空见惯的,对镇口城这点收入还看不上的,但是事实上,大家心里都很清楚镇口城可是在先帝时期就一直是很穷的地方,全靠国库支撑,他们那非但收不了税赋,国库还得倒贴,就为了让当地附近的山区居民安于一方不会造反。

毕竟那个地方还是山险要地,当初太、祖、能在那躲避建立防御工事耗尽前朝五万兵力的攻打,才逃过一劫。

而且西北众山之后,再走一千里正好是舆国的边境,由于西北天然屏障正对这舆国平地,这才隔绝了舆国从西北入侵的可能性。

如果西北一旦被舆国人攻破,用不了几天,舆国人就可以直逼北方大三个省府大平地,只要到了平地,那才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全不费工夫,完全可以直逼京城。

到时候大燕便会岌岌可危。

而杨将军刚好是在八个省府的安全保障,舆国军队一旦攻占了西北地区,就是相当于直接从天而降捅到了以杨忠义为首的杨家军的后方去了。

现在朝廷们一致同意建设西北,还不是想那个地方少点内乱,京城的神经才不会绷得那么紧,也可以缓解压力。

更重要的是南镜最近和附近沿海的九个王国做生意,那是赚的盆满钵满,谁不想去沾个光?

当即有大臣识趣地夸张镇口城的建设,实在是利国利民的大工程。

容铮便点点头当场夸赞了葛秋和沈立林为代表的两人,还有一众在下面出力的小官。

目前为止,大臣还看不出太子殿下有什么进略目的,他们只能暗地里等待了。

只希望不要损害了保皇派的利益,同样太后党也是这么想的,只不过沈立林却一直观察容铮的反应,仔细品她的行为的背后的动机。

农贸重镇,确实是为国为民,这说明太子眼里是有民的,那涉及到她自己的话,她又会怎么做?

为了测试一下,沈立林亲自站出来故意反对道:“启禀殿下,镇口城在臣的设想下不该只有这个收获,臣认为开城候赵泸也许在前方瞒报财政收入,臣恳请太子殿下派巡察卫对开城候行使调查。”

此话一出。其他保皇派的臣子纷纷跳出来指责沈立林:“如今是双方合作之际,你造谣生事,无凭无据是何居心?”

“沈尚书虽是吏部尚书,管理钱银,自然对明账暗账算的清楚,但您也别忘记了,这些可都是明账,可以去彻查的!”

“口说无凭,搬弄是非,沈尚书你真是好大的胆子。”

“若要清查,那就通通都查,尤其是沈家在镇口城附近的县城安排的官员。”

之后言官们就跳出来大骂沈尚书不要脸,竟然污蔑有功之臣。

总之一开口就收不住了。

容铮就坐在上面看好戏,正好非常不巧,她的老丈人没上朝,只能看以葛秋为代表的老狐狸们在蹦蹦跳跳。

她听的津津有味,顺便在他们言语之间淘点有用的信息,加深她对两派的了解。

果真是跟传闻中差不多,保皇派是逢沈必反,太后党则是喜欢背后搞鬼,一旦抓住机会就死不松口。

两个阵营多数是为了自己这边的利益吵架。

好好的一个汇报就这么被搅混了。

葛秋黑着脸将镇口城的财政报告收起来,然后他交给了一个小公公,由小公公亲自交给容铮。

容铮接过后,她看了一眼确实非常满意镇口城在保皇派行动下有了实际收获。

现在太后党反而没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