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穆王监国
慕容祁还要继续和她撤下去, 容铮没有给他机会,便直接告辞走人了。
眼下慕晋深晕倒对很多人来说后续的事情会有影响,但对容铮一点都没有影响, 尤其是老九, 他从寝殿出来就一直有意试探自己的口风。
她如果态度不坚决点, 这小子肯定会耽误正事天天盯着她。
与其让他在自己身上浪费时间,倒不如她主动避开点。至于祈雨和万民血书,暂时不在她的权限范围内, 而且即便她主动揽下这个重任, 朝廷上下也不会答应, 更不会协助自己。
路上, 容铮一声不吭地走着,千秋拓则是在她身后, 他一副欲言而止的样子。
眼看宫门口马上要到了,她转弯就能回东宫了,老丈人便是出宫回府。
容铮就停下脚步道:“相爷有什么要和孤说的吗?”
千秋拓见她主动给自己一个台阶下,他就顺着台阶走,他说道:“殿下,老臣将那手札丢给你,然后对你置之不理的态度,您就没有别的话说了?”
容铮想起苏庆, 知道这个祸害还没死, 他也暂时不会出现在自己面前。自己现在又没什么危险, 再加上如果不是老丈人亲自给她送去了手札,也许她就不知道当初明容宫那位才是自己的母亲。
她道:“有很多事情,孤暂且不能向你说明,来日待合适的时机再与你说。只不过在那之前, 孤不仅不会责怪你,反而还会感激你。”
然后她转身,她的眼神凝视着千秋拓。
也许,老丈人也知道她是容王的遗腹子。所以才会将华贵妃的手札送到她手里,否则,一切不会那么巧合。
同时,容铮也很清楚老丈人之所以知道,有可能是因为燕儿。
燕儿是不会直接说出口,也许是燕儿说了什么,让老丈人给猜到了。
之后,容铮向千秋拓告辞了。
而朝廷内外开始乱糟糟起来,似乎失去慕晋深的把持就无法转动一样。就连葛秋也忙着和其他大臣商讨这几天内谁来监国。
很快,沈家官员就站了出来,以太后地位资历最高适合垂帘听政为理由,主动挑起与保皇派的口水战。
保皇派的人自然不会答应让外戚来监国,这样他们还能有站脚跟的地位。
于是双方激烈地对着彼此叫嚣着,各种损招频繁使出。
最后还是郑皇后亲自出马,她亲自将慕晋深曾经留下安排好的旨意摆在大家面前,然后请千秋拓为首主动辅助慕容祁安定朝廷,让陛下歇息几天。
千秋拓知道不能因小失大,哪怕他有心向着太子殿下,也不能违背自己的良心,置朝政不理。
他亲自为慕容祁说话,说服了不少人,而那些被说服的臣子自然不会再和外戚官员吵架。
外戚官员见他们已经安排好了,他们也不闹了,毕竟太后那边有令,闹点动静就行了,至于监国,他们该占的位置都占着,暗地里早已经固若金汤,这不是区区一个九皇子监国就能撼动他们的地位。
慕容祁也是,他原以为自己掌握了监国之权,就能稍微施展下自己的身手,甚至还喊来赵思年,着重让赵思年为自己出谋划策。
赵思年本来也挺高兴王爷终于能先太子一步,结果他一看陛下留下来的烂摊子,他的脸色都变了。
而且大多数摊子并不是王爷能够处理的,甚至很多事情,王爷压根没有权力去调动。
赵思年通过这些奏折明白了,当今圣上在小事上处理的妥当,特事则是能拖则拖,稍微大点的事要么是处理妥当,要么就是失败了。
总之让赵思年来评价当今圣上,只能说是规规矩矩,十分中庸,最大的功绩也许是他在位二十年间,保护了大燕基本的国土面积,还有黄河流域等多要地。
再加上圣上对杨家军十分大方,谁缺钱缺粮,都不会缺着杨家军那二十万人,所以杨家军在杨忠义的带领下,守着了北边境最重要的关口。顺便震慑了北边海域附近的其他王朝,让他们俯首称臣。
只是,北方终究是幅员辽阔,土地无边,杨家军是稳定了整个北方八省的大致局势,但内部却一直乱糟糟的。如同毛线球一样越搅越乱。
若说功劳,外境大致相安无事,但内部隐患重重,不仅是外戚,还有当地势力互相勾结形成一股势力。
赵思年觉得穆王殿下真是接了一个烂摊子,甚至是陛下也接了个烂摊子。
赵思年还发现了从先帝开始就已经留下来的隐患,当今陛下是三番两次清理这些隐患,但都直达到治标不治本的地步。以至于现在一发不可收拾时,搞得事态升级,人心惶惶。
他很清楚有的东西不下定决心割舍,是无法去旧革新的,而陛下缺乏的就是这份魄力,明明陛下已经有二十万杨家军的效力,为何不主动清扫北边地方势力,给大燕的底层百姓们多点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