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赵思年炸开了(第2/3页)

如此就限购了,也没有违背自己做出的承诺引起百姓们的不满。

穆王现在的名声可以说,通过河间府,散播到各个角落,一时间名扬了整个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本身雨水稀少,不适合种植水稻,大多数种的是适合耐旱的农作物,比如辣椒土豆红薯大蒜等等,这些农作物与南方水稻地区有着密切的生意交流,互相需求,所以每到冬天如果南方地区受影响,因为天气不能及时往返押粮贸易,那他们也跟着没米吃。

大燕国本身就是个吃米持筷的民族。对米的需求量更大。

也不知道谁传遍了整个西北地区,使得除了河间府以外缺粮过冬的穷苦百姓也开始动员起来。

瞬间河间府人满为患,哪怕穆王慕容祁再多的米也不够发下去,还有几个大粮商松口已经送出十个米仓的粮食,哪怕是堆积如山的粮食,面对潮涌般挤过来的百姓们,也不过是沧海一粟。

面对手头上的粮食越发紧缺后,赵思年在此刻终于意识到了大燕国已经病了,病患的预警有可能就是这一场河间府县保粮外的冬灾。

说来也奇怪今年下雪量比往常严寒一点,就已经导致大燕国那么多百姓无粮无米过冬,若不是县保粮一案,赵思年都不知道,大燕国有那么多百姓一直过得水深火热。

原来,他一直都在蜜罐屋里审视着整个大燕国。

西北地区都在闹局部的粮荒,那再远北的地方,边境又会怎么样?

河间府的地势非常重要,它是南北交界处的粮仓,如果河间府出事了,牵连的就不单单是县保粮受害的百姓们了,还有依靠河间府中枢处运粮的,整个西北乃至远北边境地区。

赵思年越想越惊心,他已经无力地靠在椅子上,

双手垂落在地上,看着眼前百姓们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官吏上下齐心发粮照顾百姓,他们都因为有了粮食有了秩序,才有了生活的希望,但他的心彻底地寒冷下来,甚至浑身对即将可能发生的事情感到恐惧。

赵思年此刻遍体的冷汗。

因为似乎只有他一个人发现,眼前的景象,不过是老天在雪灾饥荒前,怜悯施舍出的回光返照。

其实真正的灾难,它马上就要来了。

赵思年魂不守舍地坐着,慕容祁注意到他早上还有精神,现在怎么反而一副陷入绝望的状态。

慕容祁没有多想,因为他准备给河间府百姓过冬的粮食,已经足够了。

再过几天审理了陈大人,就带他回京复命。

慕容祁道:“本王看你累了,回去休息吧。”

赵思年朝穆王抬了抬手,绝望之中透着一丝光泽,仍旧想追逐可能点燃的光,他想,如果,如果穆王可以解决这个大灾难的话,那他,一定是天命所归的帝王。

如果他能解决的话,赵思年升起一丝希望正要告诉穆王时,慕容祁却对着他眉眼舒放,多日的忧愁消失不见,他笑道:“本王,也可以松口气了。”

随着话语而落,赵思年抬起的手轻轻被自己挥落,藏在袖口的拳头是多么的无力。

他倒在椅子上,半响没有吭声,而慕容祁奇怪了会儿,就被手底下的人要禀告什么事,就随着去了公堂。

赵思年却彻底陷入了绝望,眼底的光芒瞬间消失。

这时,马车被黄禹赶着朝知府家走去,黄禹一边赶,还觉得马走的很慢,明明马那么的健壮,最近到了河间府就变得有气无力的。

黄禹顿时怒道:“小畜生,我给你喂了那么饱,你还懒得动!要是耽误了时间,让主子受了凉,看我不阉了你。”

虽然他也被阉了,黄禹还是忍着心酸道:“快走,走到地方,我给你吃新鲜的青草。”

这马也特别有灵性,听说了青草果真走得又快又稳。

黄禹忍不住无语了:“太子殿下既然救了你,你就该好好报恩,怎么能因为一顿草才听话。”

这匹马是在回京时差点甩下悬崖的马,被孙凡救治后,容铮一直怜惜它把它养在东宫,现

在出来也指名它拉着马车来河间府。

赵思年冷笑地看着太子身边的黄公公,他第一次露出了不屑,不是对容铮本人,而是对黄禹口中所说的容铮。

“救马,救人,到底不过是世间一抹生灵,全看施救人的一念之间。”

黄禹没有注意到赵思年,倒是听见他的声音,忍不住嘀咕一声:“这河间府看似稳定下来,实际上就像太子殿下说的那样,一切都是表面文章,该解决的还是没有解决。”

赵思年的瞳孔瞬间缩动,他凝视地看着黄禹架着马车朝知府走去,他坐起了身子,挺起背,开始思考太子筝,思考思考着,就想起他曾经暂时性遗忘的疑虑。

那就是太子筝为何分散了兵力?真的只是为了抓几个山匪?还有穆王剩下的一半精锐都被调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