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永昌(二)(第2/3页)

此时回顾,齐湄之事,也为了破坏她与舞阳之间的信任,让舞阳遇事不再与他商议,否则以舞阳的情报,他何至于对未央宫这么大动静全然无知,完完全全被蒙在鼓里。

他早该想到,自己是郑太后的外戚,朱晏亭需要的是新的外戚。

他本来就做好打算,就算宫车晏驾,太子继位,他也会扶持郑韶抚养太子临朝执政,太子生母、怀着先帝遗腹子的朱晏亭将会是第一个被暗中处死的人。

世事变换禁中迷局都是表象,自己最大的敌人,始终是她和太子,她最大的敌人,也从来都只有郑家!

是怎么就鬼迷心窍了,会抱着朱晏亭会为自己所利用的幻想?

这毒妇何时是个好相与之辈?

郑沅越想越气,将手中砍得卷刃的刀往玉阶上重重一掷,刀弹了几下,唰的滑到台阶尽头。又只得躬身去捡,抬头之时,看见一簇令箭从一座箭楼,飞到另一座箭楼。他瞳孔蓦的一张,大叫:“坏了!”

慌慌张张,忙集部众:“快,马上,要闯出去!”

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侵入脑海,使他背脊发凉,浑身颤抖——武库!

如果他被困在未央宫里,而桂宫埋的人迟迟不动作,皇后拿到圣旨召集北军八校尉,一旦控制了武库,他备下的三千部众无兵器可以武装,整个长安城将成为一个困死他的铁桶。

等着他的,有且只有死路一条。

图穷匕见,手快者胜!寸寸光阴,都是人命!

郑沅清点人马,自己人尚余小黄门三人,卫士三十五人。被裹挟进来的有卫士十五人,内监三人。将后者以死相挟,杀了两个不上道的,尸体弃在浮桥下,余者皆伏顺。

引人马往柏梁门处猛攻,但未央宫卫士占据高地,箭楼阵阵剑雨如下。丞相呼喊其下,也没有人应。

郑沅独余数十人的薄薄家底,不敢再有损伤,顶不住箭雨只得往后撤。

是时已至正午,骄阳烤灼万物,蒸起贯天彻地的肃杀之气。

郑沅体胖,走得满脸是汗,也不及擦拭。

走出不远,众人看来路博望门也已关死,上头架上了密密匝匝的箭头,一个个面笼死灰。

郑沅气急败坏,叉着腰在底下叫了一阵,问博望门司马是谁,没有人探头。

前后路都被封死,两重宫墙作了瓮,竟要将他困杀其中!

“尔等不是要擒拿我,追讨叛贼吗?”郑沅大骂道:“如何缩在城头作了鱼鳖,无能竖子,来逮老夫!把老夫头颅拿去换赏钱,有金百万,万户侯!”

然而叫了一阵,始终无人作答。

四四方方的宫墙,此时成了铁打的牢笼,牢牢焊死在晒得发烫的地砖上。

郑沅嘴唇干裂,仰面朝天,望着远处招展旗旄,艰难喘息着。

一切都准备好了,人马都安插在桂宫。

仅仅一步之遥,他却被困在此地!

若再寻不出出路,他身边的人随时随地有可能杀了他,拿去找皇后投降求饶。

郑沅汗水从额头往下淌,顺着脸上横肉流的横七竖八,他紧紧握着佩刀,环顾一圈。

从远处看,脸上似没有眼睛,只有无边的汗和两道精光。

正在他气喘如牛,万念俱灰之时,忽有人提议:“皇舆在北,未央宫空虚,不如拘众夫人以胁皇后。夫人们都是诸王诸侯的亲眷,皇后投鼠忌器,必不敢妄动。”

此时无论何样荒诞匪夷所思的计谋,都是救命稻草,当下便允,一行人往内宫冲去。

然而没走到半途,前方就有探者转回来报:皇后早就已经把后宫夫人都撤走,而且此处前往披香七殿的门也关死了,他们被围困在了四道门内,根本进不去内宫。

那人旋即又报——

找到了区庐的库房,还存有少许灯油、丝绢、布帛。

郑沅几近灰死的眼里蓦然腾起了一簇光。“主公,主公,有救了!”那方才才投诚的小太监跳的脚离地,叫:“可以烧宫。”

有人反对:“我等被困在两道宫墙内,只能烧这些区庐,烧透了天,外面也看不见,引火自焚何益于事。”

郑沅舔了舔干裂的嘴唇,虚迷着眼,抬起头颈。

高耸入云的宫墙、远远的宫门。

宫门。

他浑身似过了电般,巨颤了一下,目光如游隼掠过卫士们手中的弓箭,指着射程内唯一一座外宫门。

“那是什么门?”

“丞相,那是朱雀门。”

朱雀门,上次皇后宫变的时候北军八校尉听候指令的地方,所有皇宫诏令发布的门。

衔接未央宫和长安城,代表皇室的正统与权威。

郑沅激动得脸上肉都颤起来。

“布帛沾上灯油,多缠几道,弓弦拉满,给我烧了朱雀门!”

……

朱雀门上巨龙绕梁的火焰吞吐着滚滚浓烟腾空而起,彻底惊破长安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