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友情岁月(第2/3页)

“哦……”看陈柏杨这个落寞的样子,估计这段初恋极有可能是不但没有成功、而且还留下了深深伤痕的惨烈,于是张榷嵘体贴地拍了拍他的肩,没有再继续探究下去。

“别这样了,改日找个我们都得闲的时间,一起去迪斯科识女仔喽——沙滩也行,现在的天气正是好时候,好多人都说沙滩靓女多。”沉默了一会,静不住口的张榷嵘又开始絮絮叨叨地转移了话题。

“别来,万一到时我们都看中同一个女仔,那么是你让我还是我让你啊,好伤感情的!”陈柏杨摆手。

“大家好兄弟怎么说什么让呢,多难听!”张榷嵘一挥手,“当然是各凭本事,公平竞争了。”

“好啊,我绝对不会输的。”陈柏杨挑了一下眉。

“我从来就没想过我不会赢。”张榷嵘当即也是自信地回了一句。

两人笑闹了一阵,看陈柏杨垂着眼起身去洗手间打水洗脸,张榷嵘忽然想起了要过来借电话的事,便赶紧一个伸展趴在长沙发上,伸手把小茶几上的电话机搂到了怀里。

从打过来的电话里听到《红楼迷梦》票房和口碑都不错,大概还很有希望冲击年度票房前三时,如今还身在东瀛为电视剧做筹备的苏韵和电话对面的张榷嵘互相恭喜了几句,然后又互聊了一下近况。

最后各自祝福了一下对方前程似锦后,苏韵挂了电话。

不过很快,实在找不到合适的电视剧监制和导演的她,又重新拿起了电话,拨通了香江佳和的线路。

邹运华人脉颇广,要是实在给不了她一些东瀛监制和导演的名字,她找一个香江监制空运过来也不是不可以。

这个年代的香江监制,可不是市场混乱后那些外行指挥内行的指手画脚浑水摸鱼,而多是监制导演两种职位一手抓的多面手;必要时由监制上场“监手自导”兼职了导演的工作拍戏,也不是做不到的事。

反正前期第一季有着她的控场,导演反而是次要的——女二号亚弓的戏份在前期虽然吃重但不算多,她也可以兼任一下导演的位置。

《千面女郎》的剧情里有着大篇幅的戏中戏和戏剧表演的展示过程,为了使得拍出来的效果能够让大多数人看得懂,苏韵是打算按照后世改编得不错的动画版制作,因此那些动画里可以虚拟出来的“无法捉摸的演技化作观众肉眼可见的真实”的场景,就需要大量的后期特效支撑。

倒也不是说小演员们演技不够特效来凑,而就是无实物演绎在大多数人眼中都是尬演的存在,为了保持它全年龄向的通俗易懂而不是作为只给专业人士的情书,苏韵就必然得考虑到用最简单的方式来展现演技这一点。

所以,她这样的成品要求,对监制和导演的要求就得是不同寻常的方式。

但令苏韵没有想到的是,听完她的要求细则后,邹运华居然给了她一个赵家人的名字。

赵励英——赵氏兄弟电影公司前总经理,赵日赋曾经最赋予接班人希望的亲侄子,邹运华和方茉娜之前的赵氏二把手。

自赵励英因为父辈的争论而离开赵氏之后,赵氏兄弟电影公司总经理一职,从此就由权力顶尖的重职变成虚有名头的空职,可见当年赵日赋对这个侄子的看重。

“我也是你去银山拍《艺伎回忆录》那时候,提到过他的消息,才知道他这些年在东瀛的落脚点。”邹运华叹了一声,和苏韵回忆过往一般说了一大堆真情流露的话,大意就是他当年甚至还是跟在年纪比他小的赵励英手下学出来的,说这个老友真的是非常有才华,可惜运气总是不济、本人的性格又太愚孝云云。

“你想借着这个机会,让我拉他一把?”苏韵问。

“不止是这个原因,你需要的监制和导演,他一个人都能做到,只是看你能不能请他重新站出来而已。”邹运华回答道。

得,就冲这个评价,苏韵也是得再走一趟银山的了。

正好田中裕子这段时间也在银山拍《阿信的故事》,就算请不出人,她也能顺便探望一下朋友,不算走空。

一通折腾到了夏天的银山小镇时,苏韵忽然见到了两个熟人。

“你们怎么在这里?学校不是放暑假了吗?你们居然没在琴房练习?”看着一副旅行者姿态的王嘉遽和林佳树,苏韵很是疑惑。

“修学旅行啊!”林佳树解释道:东瀛的学校很流行在假期时,组织学生去各处古迹、大自然森林等地方,来一次以学习为目的旅行。

因为他看中的好队友王嘉遽是第一年来东瀛,所以林佳树多少也有几分尽地主之谊的意思,便带着他参加了一次本来不太喜欢的修学旅行。

用林佳树的话来说,这样的旅行浪费他练习乐器的时间,要不是为了让王嘉遽见识见识东瀛的学习方式,他才懒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