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酽茶夜话(第2/3页)

对面那杯茶浓得很,龙井茶香因为这样的冲泡手法显得醇厚而饱满;而自己面前的这杯茶却是清澈透亮,甘香芬芳仿若芝兰。

酽茶和清茗,老人与小孩,在烟气萦绕的茶香里,恍惚就混淆在了过去与现实的交界之中。

“我、我一直都很仰慕您!”喝下一口茶后,苏韵似乎生出了无穷的勇气,径直就对着老人说了一句,就差没学着古文小说里那样纳头就拜。

这仿若呆头鹅一般的表诉衷情,看得面前二人都是失笑。

“我以前看过你师父吕少龙和你的电影,很好看。”老人喝了一口茶,慢悠悠地回忆了起来,“你师父的功夫打得很好,你创造的世界也很好……”

苏韵默默垂下头来,像个乖巧的小学生在听课一样,无比认真地听着老人的回忆。

七十年代时,为了拓宽视野、了解世界以及减轻疲劳、寄托情感,相关部门的放映组就引进了许多外国电影,放到西楼大厅那边放映。

在陆陆续续看完了不少外国大片之后,鉴于香江素有“东方好莱坞”之称,并且其出产的电影在全盛之时更曾雄霸亚洲虎视欧美,因此即使是在两地没有文化交流以至于无法引进电影的年代,相关部门的人员还是特地去了一趟广城,牵桥搭线一番,最后便在找到了香江电影业占有领导地位的赵氏借阅影片。

那个年月还满是批判的时候,主管赵氏的赵日赋闻得此消息,当即就是吓了一跳。

不过,在相关部门的人员解释下,赵日赋思虑一番,便借了吕少龙的功夫片给他们带了回去作为探路,直到后来确认真的只是借阅之后,方才陆续再增加了自己公司出产的赵氏电影。

但硬桥硬马的武侠片和风花雪月的古装片并不是这边人的口味,再加上功夫片的先入为主而且主题又是民族崛起,这边便是更为偏爱吕少龙的功夫片。

“凡是来了好电影,他往往连文件都不看了,马上看电影。”助理笑道,“一般借香江那边的电影,他就断断续续地在难得的空闲时间里看几分钟,十几天才看得完一部;而你师父的电影,他可就得至少要留下一个月,反复地看。”

“不过你的电影就接到了《天生一对》和《人工智能》那两部,老人家看了说故事很好你演得也很好,难怪能得奖。”最重要的是,在那样的时局下,还是以华人的身份上去领奖。

“我回去就马上安排,把剩余的片子都送过来!”被自己一直仰慕的人认可,苏韵差点就没激动得当场找系统拷一份出来——好在还保留了一点儿理智,知道这样的黑科技还不能面世。

老人一边审批着文件一边听着,微笑地点了下头。

因为苏韵的艺人身份,谈话的间隙时候,她又按照记忆给轻声清唱了两首歌,一首是音韵悠扬的《东方之珠》,另一首则是厚重激昂的《龙的传人》。

就着茶香说着话,苏韵认真地思考了一轮,然后说道:“真正的和谐嘛……在我看来应该不是标同伐异,而是求同存异。”

“这么说吧,标同伐异就是一百个人都有着同一个想法,想要让自己的想法成为第一优先;而求同存异则是就算这一百个人有着一百种想法,但是他们彼此互相尊重。”

早在五十年代时,华夏就曾经设想过以和谐的方式,来解决那些遗留下来的问题。

“就好像在一个大家庭里面,大哥种田,二哥好读书,三弟能经商,四弟勤练武……”

“他们的兴趣和特长各不相同,为什么就非要让他们成为一样的人呢?让会种田的老把式去读书,让能经商的金算盘跑去练武……这不是只会让本来有天赋的人失去了他原本的优势吗?”

“不管这几个孩子分别因为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去做了什么、又成为了什么;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看他们由始至终所做的一切,是不是都是在维持着这个大家庭,为这个大家庭而做出贡献。”

“这样……他们,永远都是这个大家庭里面的一份子。”

老人赞赏地再次点了一下头:“以前年轻,二十几岁游湘江时,曾经跟别人说这湘江我八十岁也游得……前两年,我还真的做到了。”

“我这人其实没什么本事,就一条:我认准的路,我就一条路走到黑。”

“只要一个人能永远坚持自己的信念,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都不会轻易败退。”

“你们这些年纪的孩子,就像八、九点钟的太阳,以后的世界终究会是你们的,希望寄托于你们的身上,你们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我从湘乡而出,你自香江而来,咱们也算是‘同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