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开春的调查七(第2/3页)

不得不说何永廉看得清楚。只从李饮冰身上,他就瞧出了杨宪的态度,为了博得朱元璋的喜欢,他不介意牺牲几个倒霉蛋。

鲁一良沉默了。

何永廉道:“现在就是在猫抓老鼠,咱们在洞里可以躲一千次,一万次,但只要失手一次,就死无葬身之地。”

“那怎么办?”鲁一良道,“咱们逃吧,带上金银细软,逃到海上去。”

“你昏了头了。”何永廉诧异地看他一眼,“家门口就有锦衣卫,你能逃出十里地去,我喊你一声大哥。”

鲁一良口不择言后才反应过来,懊恼道:“你当我什么也没说。”

他又道:“难道我们只能等死?我可还没活够。何大人,你有什么话就直说吧,我信你,你想让我干什么?”

“事到如今,我们只能逼上面表态。”何永廉道,“把事情讲出来,告诉他们,再不亲自下场,咱们便不顾情面,将事情都供出来,不只是粮船的,还有别的龌龊事,通通告诉那些锦衣卫,反咬一口谁也别想好过,动不了那些将军,动几个封疆大吏,还是可以的。”

鲁一良没想到何永廉是存着这种鱼死网破的心思。他看他如此平静,还以为是他胸中有不得了的好办法,可以起死回生,结果竟是要和座主们去闹。

刚才还满口答应的鲁一良变得犹豫了,听了何永廉的话,那就再也不能回头了。

何永廉对他知根知底,一眼就看出鲁一良在想什么,苦口婆心道:“老鲁啊,你知道李饮冰和我说什么吗,他说不把你推出去,不是死一个,就是死两个,命都没了,你还怕得罪人吗。”

“……好吧。”鲁一良答应了。

军需大案,本就不容易调查。

短短几天,两边势力交手了整整七八次,早都是疲惫不堪,短暂的停手,既是大家的共识意愿,也是一种潜在的规律。

他们在杭州斗,本来就是上面的意思。那么斗的结果如何,最终也回归到京城去。

几乎是同一时间,宫里和府里都收到了杭州的消息。

锦衣卫的快报通过驿站八百里加急,敲开了紫禁城的大门。

鲁一良的信也抵达了胡惟庸的宅院。

宫里的反应暂且按下不表,先来看看胡惟庸这边。

———

胡惟庸有李善长的培养,是板上钉钉的下一任领头人,如今因淮西的雄厚资本,暂时和风头正盛的杨宪齐头并进,他一直怀有远大的抱负和野心,收到这样的消息,看到里面明是恭敬,暗是威逼的语句,心里的憋屈可想而知,肺都要气炸了,没有忍多久就找到工部里去。

说来很好笑,在工部主事的并不是工部尚书,而是一个叫韩铎的侍郎。

原因没有别的,这个人胆子很大,关系很广,靠山很硬,见了路边的狗要踹一脚,见了窝里的鸡蛋要摇一摇,见了土中蚯蚓要竖切两段,没有不敢做的事,没有不敢拿捏的人,故而连尚书也治不住他。

曾经被朱元璋找到把柄,后又因为缺人用而免罪的经历,更是让其目无王法。

胡惟庸对此人有些了解,去了户部后,谁也没有找,直接找他。这么大的军需贪污案,若是说韩铎没有参与,还不如说母猪会上树。

十成里有九成的可能,此事压根就是他干出来的。

“你说,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韩铎是一个俊朗的年轻人,说话的声音有力,行走起来很矫健,看着就叫人喜欢——只要你不去看他的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句话还是有些道理的。韩铎的眼睛总是饱含着煞气,看上一眼就让人觉得心里不舒服,即使他什么都没做,也仍然像是在针对着谁。

韩铎本来坐在椅子上,见到是胡惟庸来了,站起来迎接,脸上堆好了笑,谁知热脸贴了个冷屁股,当下忍着不满道:“胡大人这什么意思?什么叫我怎么想的,您得把话说清楚啊。”

胡惟庸关上门,背手走到韩铎的桌前,皱着眉打量他的笑脸,嘴角抽动着,似乎有满腔的怒气要喷薄而出,可大家都是做官的,基本的体面得留下,他深吸了几口气。

“杭州的事,军需的事,勋贵的事!你有没有掺进去?现在事情闹大了,你一五一十说清楚,我还能救救你!”

“原来是说粮船。”韩铎捧来一壶茶放下,给胡惟庸斟了一杯,试着平息他的情绪,“派去的那两个御史有结果了吗。”

“你还想等到什么结果。”胡惟庸一字字道,“总共就派去两个人,一个是杨宪的人,一个是圣上的人,都拼着一股劲儿要查出东西来,真有了结果,你还能安稳坐在这儿?”

韩铎道:“既然没有结果。胡大人说要救我,我不明白。”

胡惟庸气不打一处来:“现在的局势你难道看不清楚?杨宪已经乘风而起了,圣上也有意打压淮西,我在前面费力撑着,图的是什么?不就是图大家能安稳渡过这个坎,现在好了,你们在后面死命地拖我的后腿,我就是有神仙的办法,也回不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