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赐死的圣旨(第2/3页)

王宝忠道:“此乃无知百姓,你们不必如此!”

那队长没有抽刀,严肃道:“老人家,饭不能乱吃,话也不能乱讲。”

周围的百姓们被拔刀的举动吓到,躁动不安,但天底下到底还是不缺大胆的人,见王宝忠等人似乎比较温和有礼,便有五六人站出来朗声道:“上差,皇上叛错了!我们知县是青天大老爷!他怎么会大逆不道!”

“是啊,大人是好人呐!”

“上差,你们把大人带走了,我们去哪里找这么好的父母官?”

“上差,你求求皇上,再审一遍吧!”

有人带头,百姓们先是小声附和,接着声音逐渐大了,七嘴八舌一片杂乱之声,全是喊冤诉苦的,王宝忠尽力听了一会儿,竟然没有一句不好。

“你们既然说道同无错,那么错的是谁?”为了在嘈杂的环境中问话,王宝忠不得不大喊了一声,盖过众百姓的声音。

百姓们讷讷无言,不再开口了,比起为道同说好话,直言罗家和永嘉侯的猖狂,难度更上一层楼,面临的报复也更可怕。

虽不再开口,那一张张愤懑不平的脸仍然表现出巨大的无声的抗议之情。

“会不会是假扮的?”王宝忠愣了一会儿,低声问队长。

拱卫司的那小队长道:“不像,全部是劳作的庄稼汉,看神情不是作伪。”

“先进去再说。”王宝忠沉着脸道,“麻烦你留几个人在这里,有什么事及时通知。”

那队长点点头,挑出去六个人,指挥他们和茫然的衙役们一起守门,接着紧随王宝忠踏入门内。

周班头领着道同往门外赶,和他们撞了个正着。

“上差有什么旨意?”道同恭敬拱手,“是否在此宣读?”

“你就是道同?”王宝忠道,“你的脸色怎么如此苍白?”

道同:“受了一些小伤,不足挂齿。”

想到门口的柴火和求情的百姓,再看看眼前清瘦的知县,王宝忠和队长心里得出一个不可思议的结论,本来端着的对待罪官的凛然态度消减许多。

“去大堂吧。”王宝忠道,“这里太吵了。”

道同心里有了答案,神色凄然,叹息一声。

大堂里,王宝忠从盒子里取出圣旨展开,除了他以外,其他人通通跪下。

“番禺知县道同接旨。”

圣旨的内容不长,代写旨意的翰林院学士用词精炼文雅,先是骂了一遍道同,后夸赞永嘉侯朱亮祖为国为民,勇于检举,最后表达朱元璋的失望,赐下白绫毒酒供其选择,留得全尸入葬。

“臣领旨谢恩。”

圣旨上的内容和番禺如今的景象一比,简直是莫大的嘲讽讥笑,王宝忠和那队长感到一股浓重的荒谬之情自胸膛中升起,压得他们说不出话来,甚至不敢看道同的眼睛。

最终还是周班头打破了寂静,他惊慌道:“上差,堂尊,下一任知县是谁?我们这帮衙役不会要陪着一起死吧?”

“朝廷没有旨意,知县空缺,那便是县丞主事。”王宝忠道,“你们这里管邢名,管钱粮还有管差役的人呢?怎么不见他们。”

“管差役的就是小人。”周班头紧张到浑身出汗发冷,“其他吏首被侯爷请走了,只剩下卢县丞还在。”

王宝忠沉默片刻,对番禺的情况又有了新的认知。可是自古以来君命大于天,忠君忠的不只是君王的命令,还有君王的喜好,君王的感情,君王的错误。

别说他是个阉人,乃皇家的家奴,就算是朝臣又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岳飞尚不能抗旨不尊,谁又能驳回一个杀掉小小知县的旨意。

“叫县丞来吧。”王宝忠慢慢道,“道大人,你选白绫还是毒酒。”

“罪官一杯毒酒足以。”

那队长道:“班头,去叫你们县丞。”

周班头慌忙爬起来,扶着门框跌跌撞撞走向后院。

直到这个时候,他才算真正知道了害怕,他们这帮衙役已彻底和道同捆在了一起,如今道同要被赐死了,卢近爱做为县丞即将理事,用脚后跟想也不会与朱亮祖和罗家同流合污,那他们的命运会怎么样?

永嘉侯显然手眼通天,连上书的折子都挡住了,皇上为他赐死一个知县,区区不入流的八品县丞,本事再出众,岂能斗得过他!

后院不时传来嘟嘟嘟的声音,却是卢近爱在劈柴火,斧头时不时砍在墩上。

噼啪,分成两半的柴火掉在地上。

周班头脖子一凉,险些跪倒,在他眼里,那根木头好像他的大好头颅。

“卢大人,大人,快跟我去大堂,皇上派人来宣读旨意了!”

卢近爱心里一沉,先前隐隐的不安顷刻间化为灵光涌上心头,还没反应过来便道:“旨意是不是赐死堂尊?”

“是。”周班头抖成一团,“您老快去看看吧,上差叫您过去呢,没了知县,番禺以后是您领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