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5章 权利试探意志尊
“小易,学子们作诗颇多,你看看?”
张顺庞被人安排去休息,毕构指着旁边的一大摞纸对李易说。
李易使劲摇头:“不看,他们哪怕把螃蟹写出来十六个爪,我也不看,我要去吃饭。”
李易没那闲心,写诗就写呗!诗词曲赋太多了,看不过来。
自己看完一摞,前庭神经估计会出问题。
学子们会用典,瞧着普通的几个字,里面含典故。
不是所有人都写双鸭同情诗,看典故脑袋疼不?时间全耗进去了。
“唉!本想叫你参祥一番呢。”毕构表示遗憾。
“参祥他们就能考上进士?或者对我有益?老毕,我报名考明年的科举吧,我没有州府的举荐,你举荐我一下?”
李易坚决不看,提出挑战,哦,挑衅。
毕构脸色沉下来:“为难我等你会高兴?不许你考。”
毕构怕李易答时务策的时候捣乱,如问:后突厥北迁,今兵所往乎?当迫乎?
问的是要不要趁着后突厥跑的时候打?要么就继续逼迫?
李易万一说直接让对方降了,是不是正确答案?别的学子的怎么办?
你要抬杠说不可能,后突厥怎会投降?李易就能让他们投降,信不信?
不问兵事问经济,如问:河南府处,工之为先?农之在前?商之主干?
问工业农业商业哪个最重要,你哪怕说都重要,得回答。
换个成李易,他敢说哪个都不重要,不信他就做给你看。
谁当考官?难道就他一个人当进士,其他人全淘汰?
人,怎么可以这般无耻?
“小易,你要点脸不?”毕构直言不讳。
“咋,老毕你欲以分解方式贩卖人体器官?”李易一副好诧异的样子说。
“我……老夫终归有一天被你气死。哼!明天把我牙洗了。”
毕构气呼呼走了,叫人拉着那一大摞的螃蟹诗走了。
“老毕,磨不磨,我觉得你再磨有的牙得换新的。”李易在背后喊。
“老夫不管,总之不能疼。”毕构头也不回。
等毕构走远,李易的脸色沉下来:“嵩山有的人过分了,逼迫老毕作甚?
真以为能够控制天下信仰?宣传渠道和武力才是最好的手段。
我找个更好的地方,把他们迁过去,说是为了更有利于宣扬佛教和道教。”
李易知道情况,毕构接触什么人,高力士安排人手。
而且毕构不可能自己去嵩山,别人前来,周围全是眼线,李家庄子的人也知道。
宰辅不允许别人监视?凭什么?我说话的时候还有宫女太监记录呢,比如现在。
李易看在那里唰唰写着的桃红、青松等人,郁闷!
你们往后不怕失业,能够去当速记员。
永穆公主眼珠子转转:“他们愿意吗?”
“小道消息传出去,回头收他们百分之五十的税,他们会很主动交。
百分之十他们不愿意,说明他们太善良了,心里过意不去,想多交。
虽说应该一视同仁,但别人强烈要求多交税,你拦着,会寒了别人的心。”
李易知道嵩山的佛道两家不会搬家,只能就范。
河南嵩山与南京钟山佛道是一样的,他们喜欢选择兵家必争之地。
看似争山,实则争水道、争平原、争人口资源。
红尘世人争,争生死。
生死之时,南京优于洛阳,洛阳古都,总是失落。
南京古都,至少还有生死乾坤逆转的易爻。
故北宋不以洛阳为久都,迁东都于开封,成就东京梦华。
而南宋安不敢直顶长江一线,真正的都城在杭州而非南京。
杭州所处,不可成都。
君无必死志,何来江山持?
之所以佛道都喜欢把自己的地方放在这样的位置,是因为他们的身份,方外。
即便真的打仗打输了,他们以方外之名,带动信仰,当政者依旧得重视,如儒教。
李易是从后世看历史,他太懂了,不然老毛为什么要收拾这些玩意儿?
运动过程中一些县志都没有了,很可惜。
中华文明传承最厉害的就是县志,李易那时的整个世界,除了他的国家,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个东西。
县志不管哪一个朝代,都会保留,而且写好多份。
一个朝代起来,保证要修史,修得是断代史。
史记是通史,所以很重要,即便写的人带着自己的主观意识。
断代史也一样,谁写这东西不得带着自己的情感?
故此李易喜欢嵩山,小时候看电影看的,那时他还不读史,不研究。
现在嵩山这么好的地方,收你们百分之十的税,你们还找老毕麻烦,施加压力。
行,百分之五十,交不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