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25章 倭国无奈我有法(第2/2页)

李易也先喝口水,再哇啦哇啦说。

他要求钱的重量和开元通宝一样,或者是不用铸造成钱,一点五钱重的黄铜换一钱的倭国货币。

倭国省了加工过程中的大量损耗,相信他们会答应。

大唐的货物送过去,价格可不是大唐内部的价钱,要加钱。

贸易本身有利润,需要走海运的国与国的贸易更高,运输费,运输过程中的风险。

大唐商人收倭国的纸币,回来后一点五比一与李家庄子换成兑换券。

多出来的零点五属于李家庄子印刷货币成本,商人已经卖了高价。

或者他们直接用钱在倭国直接购买倭国的商品带回来,交税。

这样倭国必须总是出售东西才能换到兑换券,包括金属和田地中的出产,比如生丝、熟丝。

倭国的商人乘船到大唐,倭国的纸币不可以直接购买大唐的商品。

就像大唐的兑换券不可以直接购买倭国的商品一样,倭国如果愿意接受,是另一回事儿。

“如此一来,双方拼的是加工技术,谁的加工工艺好,谁的商品附加值越高。

咱们大唐技术比倭国好,每一次双方贸易,都是增加的技术利润。

以技术换取贸易顺差,得到更多的矿产资源和其他实物物资。”

李易最后讲解货币、货物往来和技术在商品中的附加值关系。

这才是他那个时候的国际贸易顺差逆差的正常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