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第2/3页)

在一帮“基建狂魔”的日夜奋战下,郎山小学校舍工程,终于在连续奋战十四个月后宣布投入施工!

而且不是毛坯,是精装修交付,同学们拎着书包就能直接进去上课了。

这可是他们郎山镇第一个由社会爱心人士全额捐赠的爱心小学,当初那个“叙利亚风格”的老校舍,也确实让县里丢尽了脸,好不容易熬到新校舍落成,县里打算好好热闹一下,不但自己出面邀请了许多媒体朋友,还邀请了捐资建校的几个爱心单位和个人。

江百川也有需要邀请的人,就是那几个在学校装修期间,免费为学校提供新课桌、新家电、新窗帘,甚至连学生宿舍的床上用品也一并包揽的社会爱心人士。

这些人因为是直接通过学校官方账号找江百川捐赠的,所以县里并不知道,也没有邀请他们,但江百川不能忘了他们。

挨个打电话过去,听说学校要搬新家了,爱心粉丝们都表示一定要来看看重建后的郎山小学。

这批特邀粉丝因为不在县里的邀请名单里,不能蹭县里安排的大巴,所以江百川和侄子商量了一下,由学校出钱租一辆中巴车,让侄子帮忙去县高铁站接人。

至于为什么他本人不亲自去?

笑死!江校长不要给学生们上课吗?真以为有了来支教的两名老师,他这个校长就能脱离教学岗位了?

江小满一听要去县城接人,顺嘴就问他说,有没有准备乔迁新居用的烟酒糖果之类的——没敢问香烛纸钱,他叔不是江夏的信徒,根本不可能在搬家的时候先祭祀一下灶王爷和土地公公,咳~

“学校搬家,要什么烟酒糖果?”江百川瞪了侄子一眼,“就知道乱花钱!学校经费是拿来买烟酒糖果的吗?”

行吧!他叔舍不得花公费购买,他买还不行嘛?

权当是给学校乔迁新居的贺礼了。

搬家哪能一点喜气都没有?

就算外面来的客人不介意,四里八乡来看热闹的乡亲们,到时候都来沾喜气,能叫人两手空空的干瞪眼吗?

到了县城,江小满毫不客气地让山岩帮忙在高铁站等人,他抓紧时间带着郎德志,开着合作社的小货车,跑到批发市场就是一顿疯狂大采购。

一般人家乔迁新居办喜酒,烟酒是最大的开支,但学校搬家不办酒席,酒水就免了,江小满买了几条中档香烟,准备正日子那天拆开散给来帮忙的人,还有看热闹的乡亲们——

领导们是肯定不能给的,到时候据说还有很多媒体的记者过来,谁敢当着媒体的面给领导递烟啊?

另外就是农村办喜酒经常要买的各色糖果了,大概估算了一下那天要来的人数,江小满一口气买了一百斤水果糖,一百斤高粱饴,还有一些小孩子爱吃的跳跳糖、牛奶片之类的,搬上车的时候,郎德志都惊呆了。

“小满,你这是来进货的?”

江小满的快递站也有个小卖部,他还以为这么多东西,江小满要留一部分放在店里卖呢。

“哪儿啊!我进货一般都是直接去网上找货源,跟咱们县城批发市场价格差不多,但是人家能糖直接发货运到我店里啊,省了好多运费呢。这些都是给学校的,过两天客人来了发一发,剩下的,留给我叔,平时学生们表现好,就发糖做奖励!我小时候可稀罕学校发的糖了。”

买完糖果和香烟,江小满又让郎德志把车开到县城最大的菜市场,先去同学林茂家店里买了好些冷冻的大鸡腿、牛腱子肉、冻鸭腿、冷冻鸡爪鸭爪鸭脖子什么的,一口气花出去好几千块钱!

“不是说学校搬新家不办酒席吗?”郎德志搬东西搬到怀疑人生。

“县里的领导当然不用请,我百川叔不是还请了好些捐钱捐东西的粉丝吗?他们大概会在村里多住几天,都是学校请来的客人,这几天总不能叫人家自己花钱去镇上买东西吃吧?”

“那是肯定要请人家吃饭的!”郎德志赶紧加快了速度。

冻品买完之后,江小满又熟门熟路地找到之前采购粮油米面的店家,一口气又花出去不少钱,小货车的后车斗,来的时候空荡荡的,现在都快挤得放不下了。

好在村里这个季节瓜果蔬菜多得是,这些倒不用花钱买了,江小满带着满满一车东西赶到高铁站,已经有一大半客人到了。

“还有五个人是下午一点多的车次,先带他们去吃个饭吧。”山岩叫司机把中巴车开到他熟悉的一家土菜馆,说要请大家吃改良版的郎山土菜。

“这上面不是写着正宗郎山土菜吗?”有粉丝指了指土菜馆的门头。

“哦,因为老板是正宗郎山人。”

山岩说了个冷笑话,把大伙儿都给逗笑了。

江小满笑得肚子疼,看到客人们也是一脸如遭雷劈、怀疑人生的表情,这才忍着笑解释说,店老板之所以“挂羊头卖狗肉”,主要是因为正宗的郎山土菜,要么少油重盐,要么就是清汤寡水的,真拿到城里来开饭馆,估计这家店早就倒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