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朱昀曦见太后刁难柳竹秋, 坚决反对。

柳竹秋冷静抢话:“群臣刚刚经历动荡,人心惶惶,是该早些让他们拜见新帝。就请太后和殿下移驾前殿, 待臣女宣读先帝的遗诏。”

许太后愤愤转身先走, 朱昀曦小声安慰柳竹秋:“你别怕, 就算背错了, 我也会保护你。”

昨天和她在钦安殿闹了龃龉,他还很生气。刚才听说她又奋不顾身地为他做了许多事,力保他皇位不失。他不仅气消,爱意还更坚定了,决心不再辜负她。

柳竹秋跟随朱昀曦来到前殿, 现场庄严肃静, 她一现身便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那些眼神热烈得如同火炬,急着点燃迎接新时代的礼炮。

许太后站在龙椅旁, 森严下令:“柳竹秋, 快快宣旨。”

庄世珍头皮上的栗子起了一层又一层,上午他也清清楚楚听过那篇遗诏,时隔三四个时辰只记得大意,具体语句都模糊了,真难想象有人能原封不动背出来。

有太子在他并不担心柳竹秋背错了被砍头, 只怕有人揪住遗诏中的差异作梗,给新旧权力交替的过程制造障碍。

柳竹秋站到御台前面朝百官朗声背诵诏书:“朕以菲薄, 绍承祖宗丕业二十有九年矣, 敬天勤民, 图惟治理, 唯恐有负先帝嘱托。乃今遘疾, 大渐弥留。夫生死人间常理, 虽圣哲终不得免,但后继有人,宗社黎民有主,朕虽弃世亦无大憾。

元子皇太子昀曦聪明仁孝,夙德天成,宜即皇帝位。

在朝文武众臣齐心辅佐,共保宗社万年基业。

凡内外事一律依从祖规,丧礼悉遵先帝遗制。

以日易月,二十七日释服,毋禁音乐婚嫁,各处镇守总兵巡抚等官及都布按三司官员各固守疆域,安抚居民。

宗室亲王藩屏是寄,不可辄离本国。

闻丧之日,各止于本处朝夕哭临三日,进香遣官代行。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所属府州县并土官及各布政司南直隶七品以下衙门,俱免进香,诏谕中外,咸使闻知。①”

吐字清晰、语速流畅,毫无滞涩,群臣们不知就里,还以为她专门默记过无数遍,听完正准备磕头,殿外跑来几个宦官,向太后太子急报:“找到陈阁老了!”

许太后命百官勿动,急宣陈良机上殿。

不一会儿,老陈被两个宦官扶进大殿。

上午他刚出乾清宫便被几个宦官跟踪,察觉不妙,转身向弘德殿逃跑,不久被他们抓住,挟持到养心殿的佛堂内关押。

他是首辅重臣,章皇后没想伤害他,准备囚困到颍川王登基便放出来。

许太后安慰两句,问:“先帝的遗诏可还在你身上?”

陈良机说:“老臣发现被人跟踪,逃跑途中将遗诏压在路边的花盆下,适才已安然取回了。”

他掏出贴身收藏的诏书呈递,许太后命人与柳竹秋刚才背诵的内容对照,只挑出一字不符:她将诏书里的“圣贤”说成了“圣哲”。

许太后揪住错漏,当场问罪。

“柳竹秋,遗诏何等要紧,你焉敢随意篡改?此番当以大逆罪处置!”

百官们不久前亲见柳竹秋率众镇压叛乱,都以为皇家会重赏她,被太后这吹毛求疵的责难震惊,醒悟老太太痛惜颍川王,要借故报复她。

朱昀曦正要冒着忤逆之嫌袒护,柳竹秋一丝不乱跪地奏报:“太后容禀,臣女并非恶意篡改诏书内容,因那‘贤’字犯了您的名讳,故而错读避讳。”

众人又吃一惊,许太后质问:“你怎知哀家的名讳?”

柳竹秋说:“臣女曾在红莲庵的藏经阁里看到您出阁前捐赠的观音画像,上面的落款写着您的闺名许贤媛。”

几十年前的旧事太后自己都记不清了,她身旁的女官深谙其意,出言苛责:“柳竹秋,你当众宣扬太后的名讳,实乃大不敬,理应罪加一等!”

柳竹秋平静辩解:“臣女不认为让众人知晓太后的名字属于不敬,从古至今的后妃,除开个别经历犹未传奇的,其余都未在史书中留下本名。人们提到她们,只会说某后某妃,遇上姓氏相同的,则会加上前缀,说她们是某某帝的后妃。这些后妃有的非常贤德,有的甚至对国家做出过卓越贡献,却永远站在历史的阴影里,不能真正名垂青史,诸位以为这现象公平吗?太后您辅佐两朝帝王,慈圣识虑,众所不及,功绩可与宋英宗的皇后高滔滔并论,也该像她那样名载史册,受后世颂扬。”

刚才她明知太后心存杀念,仍正面接受考验,实则是想借机为其正名,以补偿她的失亲之痛。

许太后听完她的陈词,立刻省悟,为她这份以德报怨的用心感动羞愧。

她大半生享尽荣光,连做皇帝的儿子都低眉顺眼敬着她,可迄今为止只有柳竹秋公开替她争取这份她自己都忽略了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