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第2/4页)

说着走到阮楷跟前作势要跪。

阮楷急忙阻止:“自家人何必多礼。”

扶起她苦心劝诫:“阿秋啊,一般人家的女儿到你这岁数都做母亲了,你爹娘抚养你很不容易,你要给他们争气啊。”

意思是让她婚后好好相夫教子,服侍公婆,别给娘家人丢脸。

这匡举人的确是近几年少有的符合柳邦彦女婿标准的人选了,送走阮楷他便吩咐范慧娘着手替柳竹秋置办嫁妆,恨不得一口气准备停当,明天就送女儿出嫁。

柳竹秋当然不会就范,去向白秀英求助。

白秀英知情后愤懑不平:“那姓匡的就想找个管家婆替他传宗接代,顺带伺候爹娘。他一个人在外做官自在快活,又攀上了富贵人家,这算盘一箭三雕,还不美死他。”

柳竹秋说:“他算盘打得再精,我不上钩也是白瞎。”

白秀英问她这次打算如何应对。

她不慌不忙道:“你去约你姨妈家那几个表嫂表妹后天去广化寺上香,到时我也去,当天便能办妥此事。”

广化寺位于北海东岸,这一时节天青水碧,竹树森疏,是游玩的好去处。

白秀英的姨妈夫家姓唐,爱她如亲女,唐氏表姐妹和两位表嫂也同她感情融洽,听到邀约欣然而至。

柳竹秋早和她们玩熟了,众女去寺里拜过菩萨,施过功德,出寺到水岸边游逛。

柳竹秋领她们来到湖畔一座八角凉亭。

那亭子连着一座名为“听风”的水榭,里面正坐着两三个游人。

蒋妈先去与之协商,对方听说官宦人家的女眷想来歇脚,忙主动避让。

等游客都去了,仕女们方步入水榭,只见一溜粉壁上留有许多游客的墨迹,诗词歌赋不一而足。

唐氏诸姊妹亦好文,逐一观看那些题字,优劣雅俗不等。

柳竹秋拉着白秀英的手走到南面的粉墙下,悄悄向她递眼色。

白秀英顺着她的视线看去,找到了一首《点绛唇》,回头高声招呼其他人:“你们快来看啊,这儿有温霄寒的词。”

众女忙赶来围观,见那几行草书写得奔腾放纵,驰骋不羁,词云:“天际云飞,烟涛漫卷凭阑久。当年沽酒,纵马观春柳。莺舞燕啼,酣卧芳丛后,湿罗袖。梦约佳偶,月下携纤手。”

旁边落款名正是温霄寒。

唐家大表嫂戏噱:“这温大才子果是个风流种,怕不是与相好游春时写下的。”

她怎会想到这首词是去年柳竹秋和一班士子前来游湖饮宴时,经人怂恿,趁着酒兴随意涂抹的。

柳竹秋为避开匡家的火坑,把这早已扔到九霄云外的闲事捡起来当做改运符,笑道:“这首词写春意之撩人,情味颇浓。待我来唱和一首。”

众女知她善吟咏,出口就能成章,可随意与陌生男子唱和也太失体统了。

大表嫂扯扯白秀英袖子,示意她阻拦。

白秀英假意劝说:“季瑶,这里往来的人多,瞧见了不好。”

柳竹秋笑称无妨,命蒋妈取来笔墨,就在温霄寒的词句旁挥毫,用楷书写了一首《点绛唇》。

“岚霭初晴,雨收云淡群芳瘦。烟波渡口,曳曳随心走。绿水柔清,纵被东风皱,情如旧。暗思俊友,空把花枝嗅。”

也在旁边落了她的名字。

她扮温霄寒时特意改了字迹,寻常人根本瞧不出是同一人写的。

两首词情景相似,意境相合,俨然是一对情人在隔空调情。

唐家姐妹看得噤口捲舌,疑心这柳大小姐思慕温霄寒,故意留句招惹那浪荡子。

“听风”水榭每日出入的人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当天就有人发现柳竹秋的题词。

她是京里的名人,最能吸引公子文人的猎奇心,他们成群结队跑来观看,无一例外地认定柳竹秋和温霄寒有奸情。

有人当场眉飞目舞点评:“这定是温霄寒与柳大小姐幽会后各自做的词,他在词里说‘梦约佳偶’,柳大小姐写的却是‘暗思俊友’。男方把女方视作配偶,女方却只当男方是朋友。如此比较,还是柳大小姐的手段更为高明。”

众人都赞同此语,想那温霄寒已经是风月场上来去自如的老手了,如今居然败北,可见这柳大小姐真是男人的克星,石榴裙开能降万人,绝不是寻常闺房关得住的。

绯闻传开,匡举人也听说了,忙不迭找阮楷反悔,说自己能不计前嫌,却宁死不做活王八,纵使柳竹秋貌若西施,才如易安,他也不敢接下这顶簇新的绿帽。

阮楷辛苦一场反落了不是,忿然写信向柳邦彦抱怨。

不等他的信至柳邦彦已然气炸,召柳竹秋到内书房里跪了,拿起藤条要执行家法。

范慧娘抱腿拖住他,急命柳竹秋认错。

柳竹秋泰定辨冤:“老爷莫要错怪孩儿,孩儿那首词不过是应景之作,并非写实。想古代的文人,如曹植、李白、范仲淹等在仕途失意时都以思妇怨女的口吻创作诗歌,难道能凭那些诗词判定他们是思妇怨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