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第3/4页)

朱昀曦当着侍从们挨了通抢白,不禁窘怒,发火又未免失仪,懊恼道:“不识抬举的东西,倒教训起孤王来了。不要算了,云杉,把这些衣服都丢到火里去。”

云杉局促领命,柳竹秋高声制止,请求太子先听她讲一则故事。

“当年寇准早贵豪奢,常用纡丝纱罗赏赐家中歌姬。他的侍妾蒨桃为此赋诗劝谏,诗云:‘风劲衣单手屡呵,幽窗轧轧度寒梭。腊天日短不盈尺,何似妖姬一曲歌。’一匹织物在王公贵族们看来微不足道,却凝聚了织工无数血汗,小小婢妾尚体恤个中艰辛,君父焉能不怀哀悯之情?”

朱昀曦醒悟她在劝谏,立刻联想到那些追着他批评说教的大臣,明知她是好意也忍不住暴躁,当即嗔叱:“孤王召你来是想寻开心,没让你做女学究数落人!”

柳竹秋愿做溜须拍马的佞臣,不为助纣为虐的奸臣,庄重进言:“臣女自不配为殿下立训诫,然为人臣者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殿下御下宽和,乃仁爱之君,只因身居九重,难识民生之多艰。今后还请留意稼樯,关注下情,勿因细行而不慎,不以小民为可忽。则社稷幸甚,百姓幸甚。”

类似的话朱昀曦一年起码听三百遍,由她说来格外刺耳,登时把过去积攒的可爱印象尽行抹杀,嗓门明显粗了:“孤王是太子,享受万民供养,本就该金尊玉贵,列鼎而食。”

柳竹秋知他好面子,但这次若不较真,以后再难规劝,另外也想试试他的气量究竟如何,值不值得她尽心辅佐,于是针锋相对道:

“后周世宗曾说他在宫中吃美味佳肴,深愧无功于民而坐享天禄,既然自己不能躬耕而食,那就只有亲冒矢石为民除害,还略可自安。’③,宋仁宗也曾因不愿伤生费财,宁愿忍饥挨饿也不肯命御厨烹制羊肉汤。这两位帝王都关心民间疾苦,不爱其身而爱其民,是以得史家赞誉,后世颂扬。殿下若能因循善绩,将来也能成为万世敬仰的明君。”

“够了!”

朱昀曦像坐看身边唯一一块净土被污染,难以忍受地跳起来,瞵眈她片刻,气冲冲走开了。

侍从们慌忙跟随,陈维远走时小声劝慰柳竹秋,说会替她向太子求情。

柳竹秋也很气,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她的理想是经世济民,而非荣华富贵,不提前替

朱昀曦纠正这心安理得挥霍民脂民膏的习惯,来日只会乱世害民。

趁他现在对我兴趣正浓,非抓紧时间治治他这毛病,他再召见,我就称病不理,看谁耗得过谁!

朱昀曦发火本是面子作祟,回到东宫盛怒已回落为沮丧,对着柳竹秋敬献的小冰镜生闷气。

陈维远见他火气退了,趁无人时替柳竹秋辩解:“柳大小姐是个俭省人,您看她平时的衣着穿戴都普通简素,说明骨子里就不爱繁华,才会凭自己的好恶来劝谏您。”

朱昀曦嘴硬:“温霄寒本是一介贫儒,她不简朴如何冒充得像?你怎知她在家也是这样?”

陈维远笑道:“殿下跟她接触这么久,没注意到她没穿耳环孔吗?”

朱昀曦怔愣,他和柳竹秋有过多次近距离的亲密接触,但都被她耍得晕头转向,没顾上留神这类细节。

陈维远说:“老奴初见她时没看出她是女子,就因为她耳朵上没有耳环痕。耳环是女子最基础的饰品,她连这个都不感兴趣,大约从来都是黜奢崇俭的。假如是生性悭吝才如此,老奴又听说她之前慷慨周济云来村葛氏一家,让他们来京治病,还吃住全包,可见并不看重钱财。”

柳竹秋救助葛大娘一家朱昀曦是知道的,对她的好感有部分正源于此,经陈维远开导,怪罪之意又去了大半,剩下的只有赌气,嘟哝道:“你们一会儿骂她一会儿又说她好,叫孤王该听哪一句?”

陈维远愣了愣,摇头苦笑:“老奴也觉得这柳大小姐古怪至极,有时看她饱学练达,忠勇仁义,是百里挑一的俊才。有时言行又过于乖张放诞,叫人可气可怕,至今想不明白她是如何生就这幅德性的。”

他以传统观念衡量柳竹秋,永远不会明白她个性中的矛盾都脱胎自对礼教的反抗斗争。

这点朱昀曦更想不透彻,武断下结论:“她就是个变化多端的妖孽,孤王早晚要设法降服她。”

然而降妖之前自己先被迷惑了,跟着闷声抱怨:“孤王不过想看看她穿女装的样子才送衣裙给她,结果反受一通糟心气。”

陈维远哄道:“殿下走时那般动怒,她估计也吓坏了,这会儿在家不知急成什么样呢。”

朱昀曦白眼:“她会害怕就不是柳竹秋了,我看她理直气壮得很,还等着孤去哄她呢。”

陈维远忍笑问:“那殿下打算如何处置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