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第2/4页)

柳竹秋一时没领会含义,眼神诧讶,随后收到解释。

“不孝有三,第一条就是阿意曲从,陷亲不义①。你帮柳大人悔过,是真正的孝义。方才我已劝过叔端,他也想通了,让我替他跟你赔不是,请你别再生气了,好吗?”

温柔劝慰宛若手绢轻轻拭去柳竹秋心头的尘垢,一直以为他是个食古不化的卫道士,不想竟能准确体恤她的用心。

“谢谢你。”

她真诚道谢,语气比平时多注入了鲜明的感情色彩。

萧其臻像引逗她干了什么伤风败俗的坏事似的,心虚地冒出更多热汗,支吾:“那我先告辞了。”

仓促转身额头乒地撞上门框,直接把柳竹秋刚萌芽的好感撞没了。

我还是跟他做兄弟吧,省得将来一块儿郁闷。

她恢复客套样叫住他,问他是否理好审案头绪。

谈到公事,萧其臻恢复状态,谦逊道:“我已想出一计,不知可不可行。”

上次柳竹秋在公堂提问金宏斌给了他灵感,想出个举一反三的计策。

柳竹秋听后喜赞:“此计甚好,请大人快去实施,我们在家等你的好消息。”

萧其臻拟好对崔逢源的审问方案,照章程先向曹怀恩请示,曹怀恩批准,许他先提审崔逢源。

萧其臻让崔逢源交代赃银的去向,崔逢源说:“柳邦彦和白一瑾拿了七成,留了三成给我。”

“银子是他们派人来取的,还是你叫人送过去的?”

“他们派人来取的。”

“那交付银钱时,你这边肯定也出了人手,都是些什么人?”

“都是犯官家的奴仆。”

审讯完毕,崔逢源还真供出四个有名有姓的家奴。

这四人到堂后都说当日他们从库房里提出银子,交给柳邦彦的人带走,还描述了对方来的人数和各自的外貌特征。

萧其臻审到这里,向曹怀恩申请正式升堂审讯。主审官和监审齐聚一堂,会审崔逢源和那四个家奴。

萧其臻提出将四个奴才隔离审讯,每人发给一块软泥,命他们捏出当时所交银锭的形状。

崔逢源没算到这出,那四人也没就此通过气,捏出的造型各不相同,谎言也就不攻自破。

萧其臻拿着实证向在场官员陈述:“这四人说银子是他们从库房里提出来的,供词上却连银锭的形状都统一不了,足见所言非实,其他说辞也定是他们串通捏造的。”

证据当前,四人狡辩不得,再被衙役们一顿猛夹,接连招供说是崔逢源事先教他们的。

这下崔逢源诬陷柳邦彦和白一瑾已成定论,有庄世珍监审,曹怀恩只得用刑拷问。

崔逢源自知必死,还指望薛汝春看顾家小,决定独自扛下所有罪名,几番刑讯后舌尖都咬断了,终不肯供出主谋。

庆德帝闻报,召集阁臣们公议。

大臣们心里都明镜似的,案件显山露水,就差盖棺定论了。薛汝春是唐振奇的爱宠,科举案唐振奇插没插手还不好说,咬死狐狸很有可能激怒老虎。

庆德帝先询问首辅贾令策的意见。

贾令策说:“此案审理历时数月,民间众议汹汹,多有怨朝廷办事拖沓,审案官糊涂无能的。微臣认为当前应以平息民愤为首务,既然崔逢源罪情确实,就该尽早结案,依律斩决罪犯,还公道于人心。”

庆德帝未置可否,改问孟亭元:“事情是从你们礼部闹出来的,你这礼部尚书有何看法?”

孟亭元隤然道:“微臣治下不严,对部署失于训导,酿出此等大案,惶恐羞愧以极。恳请陛下责罚。”

庆德帝眉头微皱:“你没同他们串联作弊,已罚了你一年俸禄,够抵失察之罪了。朕现在是问你,觉得这件案子该如何了结?”

孟亭元说:“陛下圣明独断,各位审案官奉严旨秉公审问,才使案情柳暗花明。但如今案件尚存疑点,比如崔逢源是如何偷盗考题,又是如何指使人杀害白一瑾,嫁祸柳邦彦的,供词里都未交代清楚。诚如贾大人方才说的,此案举世瞩目,民愤极大,草率完结恐令人心不服啊。”

他做为唐振奇的拥趸,跟盟友唱反调,贾令策等人都不禁犯疑,首先想到的是唐振奇或许私下跟他说了什么。

庆德帝挨个问下去,其他人分别站队贾令策和孟亭元,觉得他俩都是唐振奇的人,跟谁都没错。

陈良机这泥水匠最精明,不直接表态,只切实地提出建议。

“微臣推测,假若崔逢源尚有隐瞒,定是受人胁迫。陛下可许他戴罪立功,若供出背后主使,他的罪过便由他一人承担,不追及亲眷。如若不然,就将他的妻儿亲族一并治罪。他若不是傻子,自会权衡。”

他谁都不得罪,还因言之有物获得皇帝赞许。

庆德帝采纳了陈良机的意见,命有司速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