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第3/5页)

男客多,《软饭硬吃》里那几句台词就很能激发读者逆反情绪。

爱写是吧,咱不买了。

还好掌柜的没要他改文,说两册书很端水。

废材书生就是废材逆袭,软饭硬吃就是写软饭渣男。

渣男还是云程自带释义——渣滓男人,方便理解。

这两册书,主要销售点就在京都,他们不会压稿很久。

前面确认过信息,加上新收的两册稿子从写作风格上也能佐证,信他是《赘婿》作者后,掌柜给润笔费很干脆,是留条子,要他们月底来拿。

云程问能不能现在给,“我们这次是恰好来京都有事,马上要回府城了。”

府城杜知春不是个大嘴巴,没到处写信说云程是太师府的小外孙。

太师府这次认亲,没大摆筵席,邀请客人到家里热闹,把外孙介绍给大家认识。

所以京都人都听说了有这么一回事,但没几个人知道这新认回的亲戚长什么样。

掌柜的没往那方面想,对能挣钱的人,书斋不会守死规矩,条子当时就兑换了银票。

两册稿子都是按照要求给的,会比基础润笔费高许多。其中《软饭硬吃》因为受众群体有限,最后极可能收益与成本持平,两项相抵,最终润笔费跟他写《赘婿》时一样,两册一起给了一百两银子。

也跟《赘婿》不一样,京都书斋是想要把这阵的热度拿下,趁着这阵还有人议论时,立刻雕版印刷,宣传售卖。

不会压着稿子,等到船出发外地后,同时售卖。

算是有舍有得,要京都热度,舍弃一部分外地读者。

但也就第一册。第二册时,云程在府城,如果京都反响好,第二册也能跟《赘婿》一样,带着雕版,途经多地印刷,他就还能拿到一部分分红。

有这银子,离开前,才把叶存山挑出来的话本买了,云程让他再去挑书,他不去。

“家里还有很多书没看完,府城其实跟京都差不多,我两边书斋都看过,里边的书大差不离。”

叶存山还说:“那些没看完,我就不好挑书,有的书籍内容重复度过高,还有的不适合我。”

看完以后,再精准找,到时又过去一个季度,造纸作坊跟纸铺的分红也该来了,与书斋关系好,也能要他们帮忙捎带书,不急一时。

云程就觉得,叶存山大概还是想省钱。

毕竟家里要添丁,他以后读书开销也大。

在书斋耽搁很久,一下午都要在这里耗过去。

润笔费跟后续事宜确定后,书斋的人也问他们在蔚县签的契据时效是多久,想要再多签几年,怕云程被其他书斋挖走。

由这事,深入聊了下,得知云程还想当审稿人,已经有一篇故事的纲要提供,蔚县有书生在写。

“是《咸鱼书生》的作者试稿写,《咸鱼》过后,你们就该看见那本书了。”

效果出来,杜知秋会给他引荐。

不行的话,他会考虑自己摸索着单干。

因为不想孕期久坐,他那点浅薄的知识告诉他,长时间久坐不锻炼,生孩子时很艰难。

掌柜的就说等那本试稿成绩出来,他们也会传信到府城。

从这边离开,已经是日落时分。

云程瞌睡都熬过去了,按照计划去茶楼吃晚饭。

还跟存银笑,“果然给你画了个饼。”

存银嘿嘿,“大嫂画的饼子我爱吃。”

《赘婿》已经出来太久,该看过的人都看过了,茶楼已经连续说了数月。

第七册出来时,也跟府城一样,会有书生写信打擂台,由说书先生帮忙念稿子,一方真爱论,一方强行圆设定论,吵得不可开交。

一直吵吵,很快就会变得没意思,所以茶楼里也是每个月只有那么几天吵,其他时间要说别的书。

云程没赶上,听的不是《赘婿》,也不是叶存山给他挑的话本,而是一册婆媳话本。

京都连续出现了几本非种马文学,销量都还不错,虽没远销外地,但在本地也能热闹一阵。

除却固定的,在神女、妖女、贵女这三个身份上下功夫的文章,还有人另辟蹊径,写了婆媳文。

云程想到他上辈子,偶尔打开一次电视,都能看见的婆媳关系电视剧,觉得这小说很有前途。

但听周围人议论,只是新鲜感,愿意到茶楼听个乐子,去书斋买书、买后面的故事,他们是不愿意的。

他也是今天才知道,原来有的书不会印刷很多,甚至只有一份手稿买过来,茶楼说个新鲜就完事儿。

叶存山也是头一次听说,“蔚县的茶楼就不买书,书斋一拒稿就没以后了。”

云程好奇他的稿子还在不在,“你第一次写的东西,应该有保存吧?”

存银眼睛就立刻看向他大哥。

什么什么。

他大哥也会写故事。